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雪教学设计 第一篇:雪教学设计《雪》教学设计王林中学贾献华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文中的生字和生词,结合写作背景,感知课文内容;2、理解作者所描写的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的特点;3、学习作者运用的“对比”的写作手法。能力目标:1、反复诵读课文,培养阅读和欣赏散文诗的能力;2、品位本文优美的语言特色,体味词语色彩鲜明,饱含情感的特点;提高散文的鉴赏能力。情感目标:1、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品中闪现出的理想光芒与对生活的热爱;2、培养学生追求美好理想和敢于同困难作斗争、勇于拼搏的精神。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课文,感悟作者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深邃、鲜明的情感;2.体会文章寓意。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语言的深层含义;2、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教学方法:朗读法、研讨法教具准备:小黑板(有条件可用多媒体投影仪)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及内容: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是杜甫笔下成都西岭的千秋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是唐代诗人岑参笔下塞外的幕天大雪„„古人有许许多多描绘雪的优美诗句,现在也有不少颂扬雪的动听歌曲,如彭丽媛演唱的《塞北的雪》。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于1925年在北京写下的《雪》,共同来领略他心中的雪的世界。(板书课题与作者)二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1、请一学生在黑板上写下自己认为重要的该识记下来的字词。(其他学生可以补充)2、教师强调补充重点生字词:(小黑板出示或多媒体展示)(1)重点字音:磬(qìng)口脂粉奁(Iián)灼灼(zhuó)朔(shuò)方凛(lǐn)冽(liè)粘(zhān)结胭(yān)脂旋(xuán)转(2)多音字:模:模(mú)样模(mó)型褪:褪(tuì)色:指颜色或痕迹变淡或消失。褪(tùn)下一只袖:指用力使穿或套着的东西脱落。(3)词语解释:博识:见识广博。美艳:漂亮艳丽。消释:消溶,溶化。褪尽:脱落完。凛冽:刺骨的寒冷。升腾:(火焰、气体等)向上升起。脂粉奁:脂粉盒。天宇:这里指天空。精魂:精灵,灵魂。目光灼灼:形容明亮的样子。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形容闪闪发亮的样子。3、指名学生介绍作者及其作品,其他学生给予补充纠正。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渐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和《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和《华盖集》等。我们已经学过他的文章有:《风筝》(选自《野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本文选自《野草》,所以这是一篇散文诗。4、背景介绍(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补充)。1924年岁暮,北方降雪,鲁迅身处北国,眼前是“大风吹雪盈空际”的景象,作者由此萌发了创作冲动,从眼前的飞雪联想到江南的雪景,思绪在回忆和现实中不断变幻„„江南是鲁迅童年生活的地方,在作者记忆中,对故乡有许多美好的、温暖的回忆。如江南的雪,雪中美好的景色,总让人难以忘怀。北国,是鲁迅现在生活的地方,环境很严酷。记忆中美好的故乡固然让人眷恋,但作为战士,现在更需要坚定、勇敢、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正因为如此,才有了《雪》这篇寓意深邃的散文诗。5、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歌的特点,往往通过对具体形象的描写抒发作者的某种情感,象征、比喻是其经常运用的手法。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有条件可播放课文配乐朗读)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3、分组朗读,评比,教师给出相应的指导与评价,让学生体会散文诗的读法;4、请学生默读课文,思考:(1)文章描写了哪两个地方的雪景?它们分别是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各有什么特点?明确:南方的雪景和朔方的雪景①~③段,描写江南的雪与雪野;滋润美艳④~⑥段,描写朔方的雪如粉,如沙(2)你认为作者更倾向于哪一地方的雪?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明确:作者倾向于朔方的雪,从第四自然段的转折可明显看出来。(3)读了这篇文章后,你认为最能体现文章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明确: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4)作者喜欢朔方的雪,为什么还要描写江南的雪呢?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你能用这种写作手法来描写某一事物吗?(可引导学生再课堂上来一个小练笔,写一段文字,要求运用“对比”的手法)5、请学生再读课文,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认为好的句子或段落,并说说喜欢的理由。例如:我认为“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这句话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作者对江南的雪在晴天融化的惋惜,所以我认为这句话好。学生读课文,相互交流。四课堂总结1、请学生谈谈本堂课的收获;2、教师小结:本节课,我们一起反复朗读了鲁迅的《雪》这篇文章,通过对比可以领略到江南和朔方的雪的不同特点

又珊****ck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