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静思语录.docx / 文档详情
静思语录.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8
约3.1万字
约56页
0
54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静思语录.docx

静思语录.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静思语录

第一篇:静思语录静思语录1、【宗教的力量】宗教的力量,不仅能鼓舞人们的身心,并能带来心灵的净化。2、世上有两件事不能等:一、孝顺二、行善。3、【坦诚相待】多数人為了追求名利,往往对人都不坦诚,諂曲逢迎、处处巴结;人若不能坦诚相待,是件多麼痛苦的事啊!想去除这些痛苦,就必须把得失心转為诚实心,坦然地取诸社会并用诸社会——从社会取得有意义的钱财,為社会做有意义的事;如此,光明磊落而坦坦荡荡,不是更快乐而自在吗?4、【发挥良知良能】人人都有佛性,只要能发挥良知良能,没有一个人不能去救人、去造福人群;这分救人之心,就是菩萨心。5、【爱其所爱】在感情发生问题时,要以大爱之心爱其所爱;也要退一步,用宽广的心接受眼前呈现的一切,这才是有智慧的爱。6、【佛性是宝藏】遗失身外财物并不可惜,可悲的是遗失了内心的宝藏却还无知觉;人人本有清净纯真的佛性,只因烦恼无明而庶厂了珍贵的宝藏。7、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8、犯错出懺悔心,才能清净无烦恼。9、【滴水成河】滴水成河——将一滴滴的雨水集合起来,就可形成一条河。10、【别让良知睡著了】人自身的烦恼,比身外的冤家更厉害!因此,应该常常警惕自己,莫让良知睡著了。良知一旦睡著,则杀、盗、淫、妄等种种罪业都会发生。11、【偷窃功德的瞋贼】世间的盗贼偷窃东西,不一定会把东西都偷光。但只要一念瞋心起,心中的「瞋贼」就会把一切功德偷得无影无踪。12、【同参】同参,是同修间彼此相互切磋、去除习气,唯存清净佛心的意思。13、要批评别人时,先想想自己是否完美无缺。14、【慧命永存】生命无常,慧命永存;爱心无涯,精神常在。15、静坐常恩己过、閒谈莫论人非。16、以爱心待人。以磊落的心胸接物。则人生到处充满了真善美17、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18、【世事无常】眾生常流转於愚痴生死中,醉生梦死,只求「现在生」的享受,以致造诸恶业、虚掷时光而毫无警觉。殊不知「明月不常圆,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常念人生「无常」,世事常於瞬间变化,不可耽著眼前的欲乐。19、【守好岗位】学佛是尽本分,在什麼岗位就做什麼事,不要将人间事想得太渺茫,而忽略了自己身处在人间。20、【造福人群】人生在世,不能无所事事、懵懵懂懂而虚度一生,应发挥我们的良知良能,以佛菩萨的精神造福人群。21、【做人的开始】每一天都是故人的开始,每一个时刻都是自己的警惕。22、人要知福、惜福、再造福。23、口说好话、心想好意、身行好事。24、【多欲為苦】人生多欲為苦!「欲」会诱人堕入烦恼深渊,现代人常被「欲」所牵引而造业——贪求名闻、為名為利而争,不仅丧失志节,也败坏名誉。所以,我们要看开物欲,别让物欲冲了良知,埋没了良能。25、【為人妻的责任】為人妻者,对外应鼓励丈夫於饱暖之餘多做善事,多体念贫穷人家的困境;对内应将心比心孝敬老迈公婆,并在公婆、丈夫间努力多方圆融,这是為人妻者的责任。26、【莫虚度光阴】人一旦无所事事、虚度光阴,精神就会委靡不振,生命也就失去意义。27、【反省过失】常能反省自己而无过失,即得解脱自在。28、【蒙蔽的自由】人常在什麼都可以自由自在的时候,却被这种随心所欲的自由蒙蔽,虚掷时光而毫无觉知。29、【扩展长情於未来】时时以清净解脱的爱心,秉承过去生所播下的远因,成就现在的近缘,更扩展长情於未来。30、受人点水之恩,须当涌泉以报。31、对父母要知恩,感恩、报恩。32、「貌重」即待人接物能刚柔并济,令人欢喜亲近又不致轻浮,亦即孔子所说:「温而厉,威而不孟」,涵有「温、良、恭、俭、让」之威德;故言「貌重」则「温威并重」。33、【感恩试练】若有人扯后腿,要心存感恩。没有人「扯」,就练不出腿劲。34、【爱河千尺浪】爱河千尺浪,苦海万重波!求不得是苦;求得之后仍不满足,禁不起爱欲的鼓动及外界的诱惑,继续永无尽期地渴求,以致人生痛苦耐!35、【不伤害别人】人往往為了爱自己而损害别人,所以佛陀教导我们:修养的第一个条件,就是不去伤害别人。36、人生没有所有权,只有生命的使用权。37、【佛教的绝对论】欲以出世精神做入世志业,必须抱持:「绝对要任劳」、「绝对要忍怨」、「绝对要有爱」、「绝对心存快乐」……,这是佛教精神的「绝对论」,也是与世间法「相对论」所不同之地方,更是利生事业臻至完美境界之关键。38、【让子女做自己】為人父母者,只能尽养育之贵,而无法要求子女依照父母给予的模式成长。39、【个人是社会的起源】社会形态源自於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源自於个人的修养。若能先培养好个人修养,进而料理好家庭,社会秩序自然能渐上轨道。40、【培养慈悲】学佛,最重要的是培养慈悲心。若失去了慈悲心,就是失去佛教的精神。41、【勿以口舌败德】不可為了自身的利益,而用甜蜜的口舌迷惑他人,以免到头来落得伤身败德,害了他人也害了自己。42、【快乐地过日子】人的生、老、病、死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静思语录

文档大小:54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