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绘画与诗歌阅读教学[样例5].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8
约1.1万字
约21页
0
25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音乐、绘画与诗歌阅读教学[样例5].docx

音乐、绘画与诗歌阅读教学[样例5].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音乐、绘画与诗歌阅读教学[样例5]

第一篇:音乐、绘画与诗歌阅读教学音乐、绘画与诗歌阅读教学“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与艺术学科的整合”课题组诗歌阅读教学是阅读教学中的难点,在传统的诗歌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三多三少”现象:教师讲的多,学生参与少;学生机械记忆的多,理解领悟少;诗歌肢解分析多,完整鉴赏少。这“三多三少”已成为诗歌阅读教学症结所在,这也造成了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诗歌的疏远,使诗歌鉴赏成为考试得分相对低的题目。如何让古典诗歌这朵中华传统文化的奇葩在每个中学生心中绽放,提高学生对诗歌阅读的兴趣,我认为还是要摈弃传统诗歌教学方法,打破就诗谈诗纸上谈兵式的陈旧模式。因为诗歌阅读的关键在于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把握,而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是就着诗歌字面意思给学生进行抽象的分析。由于诗歌抒情成分较重,单纯的说教很难将丰富的情感完全表达出来,即使教师勉强填到学生大脑中,学生也是机械的记忆,抽象的意境在学生头脑中仍然是抽象不可感的。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主观情感与文本中客观的景与境很难统一。诗歌中深刻的思想、真挚的感情和生动的形象很难被学生挖掘出来。在新课程改革诗歌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尝试着将音乐与绘画引入到课堂的文本教学过程中,将二者作为学生准确理解诗歌意境的辅助手段,收到不错的效果。一借助音乐,拨动学生的情弦,创设诗歌意境“音乐的魔力,足以使一个人对未能感觉的事物有所感觉,对理解不了的事物有所理解。”音乐能创设特定的意境,促进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领悟。我在教《孔雀东南飞》一文时发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悲剧在我国可说是家喻户晓,学生也耳熟能详。而长诗《孔雀东南飞》在题材、主题、情节和人物的性格、命运上都与《梁祝》有惊人的相似,于是我就产生了“以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之音传《孔雀东南飞》之意”的构想,把故事、音乐和诗歌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音乐旋律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通过诗歌鉴赏体会人物形象的性格、命运和深刻的主题,从而增强文学艺术的感染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课堂上,以《梁祝》为背景音乐,播放事先准备好与音乐同步的课文相关朗诵磁带,要求学生调动想象力,头脑中要再现焦仲卿和刘兰芝命运,感受音乐和文本所体现的悲剧美感。《梁祝》第一部分的旋律简洁明快,表达着天真无瑕的快乐情绪。其中一段提琴之间的对话很感人。小提琴尖锐高亢,大提琴低沉浑厚,它们一唱一和,仿佛山伯和英台述说着不尽的情话,学生也从中悟出《孔雀东南飞》所传达的焦仲卿和刘兰芝夫妻二人深厚感情,体会到二人婚后琴瑟和谐的幸福生活。《梁祝》第二部分叙述了封建势力对有情人的迫害,低沉、阴郁的音乐主旋律,象征不祥之兆,预示着故事的悲剧性结局。铜管以严峻的节奏、阴森的音调,奏出了封建势力凶暴残酷的主题;独奏小提琴用散板的节奏,陈述了英台的悲痛与惊惶,乐队强烈的快板,衬托出独奏小提琴坚决反对封建势力的反抗主题。这两个主题逐渐激化,形成英台抗婚的怨愤场面。虽然乐队全奏,曾给人一种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憧憬,但以铜管、圆号、长号、大号为代表的封建势力给予了重大压力,加上大锣的沉重音响衬托,乐曲阴沉压抑。此时,学生面部表情凝重、悲愤,我想此时学生已很好的领悟到封建礼教、封建制度是多么的可憎,它吞噬了多少像刘兰芝这样勤劳善良的劳动妇女,扼杀了多少有情人的美满爱情,在强大的封建势力面前,焦仲卿和刘兰芝的反抗显得那么软弱、苍白、无力!《梁祝》第三部分,乐曲又以有力的弓根演奏,曲调缠绵悱恻,如泣如诉。代表祝英台的小提琴与代表梁山伯的大提琴的对答,传达着梁祝之间互诉衷情沉痛断肠的对唱,把祝英台在坟前向苍天控诉的悲痛心情作了深刻的刻画。此时此刻,同样的情景,刘兰芝对焦仲卿的哭诉也催人泪下,二人以死抗争的相约深深打动了学生的内心。音乐声中是“哭灵控诉,投坟化蝶”;朗读声中是“举身赴清池,自挂东南枝”。两对有情人,命运何等相似!这时的音乐突然急转直下,小提琴奏出了悲痛欲绝、肝肠寸断的“哭腔”音调,将全诗的情感推向了高潮,同时也将学生的感情推向了高潮。教室非常安静,学生们连上都流露出悲愤、哀伤的表情,有的眼中盈满了泪水。无疑,同学们已深刻领会了诗歌的意境,理解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深切地感受到中国古代青年男女为争取爱情婚姻的自由毫不屈服的叛逆和反抗精神,认识到封建家长专制的罪恶和反封建的必要性。二借助绘画,发挥想象,描绘诗歌意境希腊诗人西摩尼得斯指出:“画为无声之诗,诗为有声之画。”这句话形象的说明了诗与画的深刻渊源。音乐可调动人的听觉引发想象,绘画则可调动人的直观感觉,透过想象,我们可以切身感受到画家所要描绘的画意,这种画意实质就是诗人在诗中所创造的种种意境之美。我在教授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诗时,事先通过多媒体从网上下载清代石涛的一幅画,这幅画是石涛根据《陶渊明诗意册》中的“清风闻叩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音乐、绘画与诗歌阅读教学[样例5]

文档大小:25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