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音乐鉴赏--贝多芬[精选] 第一篇:音乐鉴赏--贝多芬[精选]音乐鉴赏灵魂之音---贝多芬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vanBeethoven,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世界著名的作曲家兼演奏家。出生于德国波恩Bonn。祖父和父亲都是宫廷音乐家。贝多芬一生创作了许多作品,他也是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对世界音乐的发展(从古典主义时期到浪漫主义时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世人尊称为“乐圣”。“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我第一次听说贝多芬这个名字是从这句话开始的,那时对他的第一映像是---这一定是个极度自信并且有理想的人。后来,贝多芬就成为学生生涯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名字,作为参加过高考的学生来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身残志坚,这是必不可少的作文素材。那个时候我对他的描述也仅限于身残志坚,但是在读过罗曼·罗兰的《名人传》之后,才发现他是一个悲惨而又伟大的人。这是一个被命运捉弄的,最终耳聋的音乐家,一个用痛苦换来欢乐的英雄。这个表面狂傲的人,在事实却有着不为人知的一面。音乐家最重要的器官损坏了,他不敢表露出来,不敢让人知道他的弱点,只好选择离群索居。他没有知音,甚至连朋友都没有。但是,贝多芬接受了现实,承受了上天给予他的痛苦的命运。因此他也成为作者心目中的英雄。(罗曼·罗兰《名人传》)贝多芬4岁时就会弹奏羽管键琴,并获得了音乐神童的美誉;在5岁时患上中耳炎;8岁便开始登台演出;10岁时,他拜师于普鲁士最著名的音乐教育家聂费;11岁发表第一首作品《钢琴变奏曲》;12岁时经聂费的推荐,到瓦尔特斯坦伯爵的宫廷乐队当任管风琴师助手,这是贝多芬“音乐仆役”生涯的开始。13岁的贝多芬参加宫廷乐队担任风琴师和古钢琴师。贝多芬三十岁时才开始写第一部交响曲,1787年,贝多芬在维也纳先后师从莫扎特、海顿、萨利耶里等人。虽为时很短,但给老师留下深刻印象。莫扎特预言他将震动全世界。从1796年开始便已感到听觉日渐衰弱,他在痛苦中仍然顽强地创作《英雄交响曲》;1818一1827年贝多芬在耳朵失聪、健康情况恶化,精神上受到折磨的情况下,仍以巨人般的毅力创作了《第九交响曲》,总结了他光辉的、史诗般的一生并展现了人类的美好愿望。如果说,贝多芬在波恩时期(1782—1792)还只是在观察和了解社会变革中为自己今后创作作了准备,在维也纳时期.(1792—1802)也只是通过创作表明了对社会和政治问题的进一步理解;那么,从1803年开始,贝多芬开始了他的被称为“英雄年代”的创作成熟时期。贝多芬的主要作品以九部交响曲占首要地位。代表作有降E大调第3交响曲《英雄》、c小调第5交响曲《命运》、F大调第6交响曲《田园》、A大调第7交响曲、d小调第9交响曲《合唱》(《欢乐颂》主旋律)、序曲《爱格蒙特》、《莱奥诺拉》、升c小调第14钢琴奏鸣曲《月光》、F大调第5钢琴奏鸣曲《春天》、F大调第2号浪漫曲。他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很多人都认为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激情澎湃,震撼人心,但是我最喜欢贝多芬的《欢乐颂》。《欢乐颂》,又称《快乐颂》(德语为OdeandieFreude),是在1785年由德国诗人席勒所写的诗歌。贝多芬为之谱曲,成为他的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主要部份,包含四独立声部、合唱、乐团。而这由贝多芬所谱曲的音乐(不包含文字)成为了现今欧洲联盟的盟歌、欧洲委员会会歌,亦曾被用作罗德西亚1974-1979年国歌《扬起罗德西亚的声音》的旋律。《欢乐颂》的旋律欢快而又庄重,充满着希望和光明,让在烦恼和绝望中的人有一种心灵上的洗礼感,对生活又有了信心和勇气。这是一首庞大的变奏曲,充满了庄严的宗教色彩,气势辉煌,是人声与交响乐队合作的典范之作。通过对这个主题的多次变奏,乐曲最后达到高潮,也达到了贝多芬音乐创作的最高峰。“欢乐女神圣洁美丽,灿烂光芒照大地,我们怀着火样的热情,来到你的圣殿里,你的威力能把人类重新团结在一起,在你温柔翅膀之下一切人类成兄弟”“欢乐,灿烂光芒照大地”的主调高唱着,和圣咏主题中“亿万人民拥抱起来”的热情呼声辉煌地交织在一起,将音乐推向震彻寰宇的高潮,贝多芬用毕生心血凝结的《第九交响曲》在宣告人类团结友爱的胜利欢乐的时代巨响中结束。贝多芬是音乐文化史上的伟大的开拓者。他的创作是他所处为那个暴风再时代的集中反映;同时,也承现出了他那巨人般的英雄性格。贝多芬作品中的英雄主义气质,可以用“通过苦难——走向欢乐;通过斗争——走向胜利”加以概括。在贝多芬稍前的时代,欧洲乐坛上的大圣是莫扎特。然而莫扎特的音乐的价值,毕竟止于一种“音的建筑”,即仅因音乐的“美”而有存在的意义而已。至于贝多芬,则更有异彩,他的音乐是他的

猫巷****婉慧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