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马克思1844手稿读书笔记[5篇].docx / 文档详情
马克思1844手稿读书笔记[5篇].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8
约1.6万字
约29页
0
28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马克思1844手稿读书笔记[5篇].docx

马克思1844手稿读书笔记[5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马克思1844手稿读书笔记[5篇]

第一篇:马克思1844手稿读书笔记《1844年经济学与哲学手稿》读书笔记——对于异化劳动理论的解读魏振凯21225096机械设计研究所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与哲学手稿》中提出了著名的异化劳动概念,主要分析了工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异化劳动的四个方面:产品的异化,生产的异化,人的类本质的异化,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在对此的方法论解读上,国内的学者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偏向于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一是偏向于历史唯物主义或实践唯物主义,还有一种认为它是前两者的复杂结合体。而在《1844年经济学与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在论述异化劳动的理论时,其人本主义思想倾向又体现得尤其明显。下面就我自身的阅读和理解为基础,来阐述一下对于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的认识。首先,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工人面对着的情况是“他给予对象的生命作为敌对的和异己的的东西同他相对立”,即工人生产的产品的异化特征。他从国民经济学的话语系统中提出这一问题,同时又提出了疑问和批判,他认为国民经济学“把私有财产在现实中所经历的物质过程,放进一般的、抽象的公式,然后又把这些公式当做规律。它不理解这些规律,也就是说,它没有指明这些规律是怎样从私有财产的本质中产生出来的。国民经济学没有给我们提供一把理解劳动和资本分离的钥匙。”为了解释劳动和资本是如何分离的,马克思从经济事实出发,阐释了为何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却越贫穷。从联系和矛盾对立的角度来看,工人生产的财富是和自身的价值成反比的,所谓“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而通过对这一现象及其本质的挖掘,即可得出劳动产品异化的结论。马克思认为,劳动的现实化在工人这里表现为了非现实化,成为了一种异己的产物,同劳动本身相对立,而劳动的对象化表现为了对象的丧失,以及劳动生产者被这对象所奴役。马克思的论述出发点是与异化相对应的统一和本质存在状态,他认为工人的劳动成果应该是与它们的生产者相统一,属于它们的制造者的,而非论述中所提到的与生产者处于异化状态下的分离与对抗情势。“工人把自己的生命投入对象,但现在这个生命已不再属于他而属于对象了。”马克思从人本主义角度出发,对于工人的这种劳动和收获不平等的状态给予了同情,并以宗教的影响为类比来描述这种状态,“宗教方面的情况也是如此。人类献给上帝的越多,他留给自己的就越少。”马克思批评国民经济学家的论述逻辑,“他把应当加以推论的东西即两个事物——例如分工和交换——之间的必然的关系,假定为事实、事件。神学家也是这样用原罪来说明罪恶的起源,也就是说,他把他应当加以说明的东西假定为一种历史事实。”马克思认为,国民经济学将原因与结果的必然联系颠倒了,将需要论证的结果假定为了前提,因此他从事实出发,从他所认为的正确逻辑中来分析现状并进行对未来情况的推测,以弄清“私有制,贪欲和劳动、资本、地产三者的分离之间,交换和竞争之间,人的价值和人的贬值之间,垄断和竞争等等之间,这全部异化和货币制度之间的本质联系”。接下来,马克思探讨了工人生产过程的异化,如他所说,“异化不仅表现在结果上,而且表现在生产行为中,表现在生产活动本身中。”国民经济学虽然阐释了工人在他的对象中的异化表现方面,即他们所创造的产品越是丰富、有价值、完美,工人本身就会变得越贫穷、低贱和畸形,同时在创造更新文明的过程中,工人会越来越野蛮、无力和愚钝,但是,马克思认为国民经济学并没有触及到劳动本质的异化,而是以“不考察工人(即劳动)同产品的直接关系来掩盖劳动本质的异化”。劳动的本质关系被定义为工人同生产的关系,它所对应的是劳动同它的产品的直接关系。马克思在前文中论述了工人所生产的产品同制造者之间的异化关系,在这一基础上,他推导出生产本身就是能动的外化,或活动的外化、外化的活动,认为“在劳动对象中的异化不过总结了劳动本身的异化、外化”,因为“如果工人不是在生产行为本身中使自身异化,那么工人怎么会同自己生产的产品像同某种异己的东西那样对立呢?”在对劳动外化的表现方面阐述上,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对工人来说是外在的东西,也就是说,不属于他的本质的东西”,认为工人们“在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这过度地否定了工人在劳动中的自我价值实现,并且将比较对象建立在了一个不是基于现实,而是理想化的人类生产生活环境中。马克思认为工人的劳动“不是满足劳动需要,而只是满足劳动需要以外的一种手段”,这是劳动的异化性质,从自愿转而为被迫和强制。此种理论成长于人本主义的框架下,然而缺乏历史实践证明,在进行异化的界定以及人本复归的道路上缺乏有力的理论和实践支撑。然后,马克思提到了人的类本质存在,以及类本质的异化。“人是类存在物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马克思1844手稿读书笔记[5篇]

文档大小:28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