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一政治教学工作计划结尾范本 第一篇:高一政治教学工作计划结尾范本文秘助手()之高一政治教学工作计划结尾范本、指导思想1.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切实提高中学德育工作和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认真学习和研究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关注高考,明确所教年级的教学目标的要求,从整体上确定与把握教学内容,以《课程标准》为教学依据,结合当前教学改革的新形势,学习和实践新的教学理念,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模式。二、学生基本情况:本学期我任教(2)、(3)、(5)、(7)、(8)、(9)、(10)七个班级的政治教学,前三个班的学生基础较好,后四个班正取生没有超过总人数的1/3。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大多数学生学习方法不太恰当,停留在学习积累的水平上,忽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能力的提高。而且学习目的不太明确,学习起来无计划,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直接影响成绩的提高。三、教学目标通过《思想政治》高中必修1的教学,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商品、货币、价值规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的三大产业以及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等一些基本理论知识,了解国家进行经济建设的概况;使学生能够初步说明最常见的经济现象,提高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同时使学生能够在党的政策的指导下,依据国家法律,自觉规范自己在经济活动的行为,逐步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志向。四、教学要求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并且结合《课程标准》中的识记、理解、运用的不同层次的基本要求,准确地贯彻在教学过程中,落实教学内容,把握教材的特点。2.要充分利用有限课时,努力提高课堂效率。重点突出,难点讲透。要积极创造条件,充分运用各种形象、直观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以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思想实际,充分利用各种丰富的教育资源开展教学活动。3.认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将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思想认识的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观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4.加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有效地探索和实施研究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和思考获得结论。第二篇:最新高一政治教学工作计划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高一是高中的起始阶段,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不及时消除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偏见,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学科观和学习观。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最新高一政治教学工作计划,供大家阅读。最新高一政治教学工作计划一第一周(2.13---2.19)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1.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国家的含义、国家的性质和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2)正确掌握我国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的表现。(3)理解我国民主职能和专政职能关系(即民主与专政的辨证统一关系)。(4)识记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内容。2、能力目标:(1)通过对我国国家性质和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的学习,学生能够分析如何正确看待我国人权问题。(2)联系实际,结合事例说明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3)培养比较辨别能力,分析我国国体与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的本质区别。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逐步确立国家意识、民主意识,认识到我国的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的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2)促进学生进一步了解身边的政治生活,明确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性,激发参与热情,提高中学生政治参与的技能。二、教材分析:1、教学重点(1)国家的含义及根本属性,我国的国家性质及本质。(2)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内涵2、教学难点(1)我国民主与专政的关系;(2)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3、教学工具:传统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和多媒体课件。4、教法:情景设置、设问法、讲授法、课件演示法等。2.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我国公民法定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以及政治性义务的内容。(2)把握政治自由和法律的关系,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含义。(3)把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4)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2、能力目标:(1)联合实际,结合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来说明为什么其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2)联系实际,结合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应履行的政治性义务及原则,分析说明权利与义务的辨证关系。(3)培养学生的权利观、义务观,能够运用理论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如“特权”、“拖权

努力****振宇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