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一政治生活期末试题 第一篇:高一政治生活期末试题高一思想政治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观点,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讲述与公民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知识。以下是高一政治生活期末试题,欢迎阅读。一单项选择题(共48分)1、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民族自治地方行使自治权,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1)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2)表明各民族在政治权利,社会地位上实现了平等(3)说明防碍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因素已不存在(4)从根本上需要民族地区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创造性A.(1)(2)B.(2)(3)C.(1)(4)D.(2)(4)2.下列关于民族.宗教.国家之间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民族,宗教随着国家产生而产生,并随着国家消亡而消亡B.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根据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来决定其民族政策与宗教政策C.争取占人口多数的民族的宗教的支持,是任何国家存在的一个条件D.任何一个民族都是通过国家政权来开展宗教活动3.我国必须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能实行西方多党制,这是因为()(1)西方多党制不适合我国国情(2)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我国不能实行多党制(3)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只能由共产党领导和执政(4)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A.(1)(2)(3)B.(1)(2)(4)C.(2)(3)(4)D.(1)(3)(4)4.2004年6月1日>载文指出,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在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上筑起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坚固长城.这就必须做到()(1)坚持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2)坚决反对一切民族歧视,民族分裂行为(3)尊重少数民族地区的高度自治权(4)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A.(1)(2)(3)B.(2)(3)(4)C.(1)(3)(4)D.(1)(2)(4)5.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A.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B.坚持与时俱进C.始终做到“三个代表”D.坚持党的先进性6、2005年1月28日《****》报道,政协委员为制订长远规划建言献策,建议切实做到教育适度超前发展,增加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高一政治生活测试题_政治试题。这表明政协委员积极履行人民政协的--------职能。()A.政治协商B。民主监督C。参政议政D。平等对话7、“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是我国新型民族关系的真实写照。我国新型民族关系建立的根本原因在于()A.我国**问题产生的根源已经消失B.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确立C.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权利的平等D.各民族已实现了共同繁荣8、中国共产党与各民族党派的关系是()(1)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关系(2)组织上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3)亲密合作的关系(4)在法律地位上平等的关系(5)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A.(1)(2)(4)B。(3)(4)(5)C。(1)(3)(4)D。(1)(3)(5)9、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继续推进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范化、制度化,使之成为党团结各界的重要渠道。”这表明()A.人民政协保证了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B.人民政协在国家机构中处于重要地位,起重要作用C.人民政协是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D.人民政协是我国政权组织形式10、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和通过了三百多个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地方人大制定了四千多项地方性法规。这说明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立法机构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③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在不断健全和完善④各级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有制定法律的权力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1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坚持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B.各民族享有平等的文化权利C.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D、国家统一和民族地区自治结合起来12、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下列观点正确的有()A.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以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政权组织形式B.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C.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也是我国的国体D.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1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B.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C.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D.怎样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14、下列关于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之

Jo****34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