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一生物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第一篇:高一生物第二学期教学计划高一生物工作计划生物是一门丰富多彩的自然科学,本学期根据教研室要求我们将要完成生物教材必修三的学习。为此,特制定以下工作计划。一、教材分析本学期主要进行必修三的学习,教材包括两个大的内容:稳态和环境。其中,第一到第三章介绍了稳态的知识.第一章:介绍内环境和稳态的内容。第二章:介绍动物稳态的维持机制,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第三章:介绍植物稳态的调节(各种植物激素)。第四到第六章介绍环境的知识。第四章:介绍种群和群落的结构和功能。第五章:介绍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第六章:介绍了生态保护。本册教材与必修一得微观内容有较大的差异。二、教学措施为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并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思想,我们特制定了以下措施:1、加强集体备课:每周有一次大集体备课:确定下周的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习题(考虑学生的实际,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做不同的试题)、作业情况;协调各班的进度;反馈上周各班学习情况、完成作业的情况;安排下周的观摩课,评课的时间、地点。2、改进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每班找出2名生物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自我总结,然后进行总结,介绍给学生,让其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教师要挖掘教材中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方,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语言的感染力)。3、自我发展:本学期除了完成上级主管部门、学校的学习任务之外,我要通过报刊、网络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另外积极参加各类教科研,积极撰写教学论文、认真进行教学反思,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4、督促学生积极听课,认真完成作业,上课认真听讲。高效率的课堂是生物教学成功的保障,而教师的生动讲解又是高效率课堂的关键,因此教师的引导极为总要,我们应让学生适当的参与到讲授中来,体现生本教育。同时,多引进课外资料和图像资料,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课下进行自主复习。首先,对照学案完成知识点的复习。然后,完成课后小练习,查找知识漏洞,进行识记。5、积极参与听课、评课。听课是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一个好方法,只有多听课才能够逐渐积累经验,所以对每一次听课的机会我都十分珍惜。听完课之后,把指导老师上课时讲到的记在听课记录上,然后对我自己的备课教案进行修改,将老教师很多优点和长处应用到我的课堂教学当中去。三、教学计划(每周两课时)第一周:内环境第二周:稳态+神经调节1第三周:神经调节2+体液调节(血糖)第四周:体温、水盐调节+免疫调节第五周:复习课+单元检测第六周:生长素(2课时)第七周:其它植物激素+第三章复习课第八周:种群特征+种群数量变化第九周:期中复习(知识点串联2课时)第十周:期中复习(习题训练)第十一周:学分认定测试第十二周:试卷讲评(2课时)第十三周:群落的结构与演替+第四章复习课第十四周:生态系统的结构+物质循环第十五周: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第十六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保护第十七周:第五章复习课+第五章单元试卷讲评第十八周:学分认定测试复习(1到3章)第十九周:学分认定测试复习(4到6章)第二十周+第二十一周:学分认定测试复习(综合训练+习题讲评)以上计划,如遇假期可灵活变动。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一生物工作计划学校:临淄英才中学高一生物备课组:于笑波、李宪梅时间:2012年2月第二篇:第一学期高一生物教学计划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一生物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为工作核心,以规范常规教学为基点,以校本教研为切入点,力争使教学工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特提出以下工作计划。二、教情、学情分析本学期我校高一生物教师得到充实,由两位生物教师担任生物的教学任务。现安排每周只有2课时,要完成教学任务,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了保证教学的质量,我们生物备课组将加强集体备课,未经集体备课的课不上。我们平时要加强对课标、教材的研究,确保准确把握教材,少走弯路。我校现有高一学生400人左右,有6个教学班,总体来说,学生生物基础较弱,学习习惯不好,智力水平还可以,学生的自治能力较弱,学习方法欠缺。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任务和重点本学期的任务是授完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我们的计划是在圆满完成任务的同时,还要实现一下目标:1、首先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使学生从兴趣出发,主动参与课堂,自主学习。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好的学习方法是成功的前提,好的学习习惯决定学生的一生。要教给学生了解生物学特点,并掌握学习生物学的特有方法,不仅“授之以鱼”,而且“授之以渔”。3、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使学生扎实地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为培养学生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4、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提倡探究性学习,将探究式教学与讲授式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

一吃****仕龙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