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一语文教案:3.9《劝学》[新人教版07版必修3](5篇模版) 第一篇:高一语文教案:3.9《劝学》[新人教版07版必修3]>教案主备:胡玉英审定:高一备课组姓名:家长签名:学习目标一、借鉴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二、掌握、积累“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12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于、者、而”3个文言常用虚词;学习、复习课文中其他文言虚实词;熟记“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于)”等古今字和通假字。三、理解从三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方法。四、学习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学习重点一理解本文的重点文言虚实词的意义和用法;二每组比喻的意义和内在联系;论述中心的三个角度;设喻的特点。课时安排2课时自主预习一资料助读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二.疏通字词1.对照注释,借助字典,正字正音木直中(zhòng)绳輮(róu)槁(gǎo)暴(pù)就砺(lì)参(cān)省(xǐng)须臾(yú)跂(qì)生(xìng)非异跬(kuǐ)步骐骥(jì)驽(nú)马十驾锲(qiè)而舍之金石可镂(lòu)鳌(aó)2.通假字(l)有yîu通又知zhì是“智”的古字暴pù已是“曝”的古字(通假字与本字同音;含音相近)(2)乎hū通于(古音声母韵母相同)(3)生xìng通性(古音声母韵母相同)3.其他易写错读错字中zhōng砺lì参cān省xíng跂qì臾yú螯áo4.古今异义词:学不可以已可以: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蚓无爪牙之利爪牙: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金就砺则利金: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輮以为轮以为: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故木受绳则直绳: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5.活用情况:1.輮以为轮________用法,意为________2.非利足也________作________,意为________3.非能水也________作________,意为________4.上食埃土________作________,意为________5.下饮黄泉________作________,意为________6.定语后置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中心词+之+定语”模式三.学生自己理解文言常用虚词“于”、“者”、“而”的用法:于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介词:从青取之于蓝苛政猛于虎介词:比而青于蓝告之于帝介词:向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者有蒋氏者,特殊指示代词,组成名词性结构,表示“„„的人或事物”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表示略作停顿,并提示下面要说明原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而君将哀而生之乎连词:并列关系知明而行无过矣潭西南而望连词:修饰关系吾尝终日而思矣舟已行矣,而剑不行连词:转折关系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连词:顺接关系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矣四、翻译(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2)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5.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指出字音、语气读错的地方。五、研读课文。围绕三个问题讨论:第一题: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第二题:本文的每组比喻包含什么意思?各组比喻之间在意义上育什么内在联系?第三题:本文设喻有什么特点?1.结合课文段落层次分析,讨论第一、二题:本文第一句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接着围绕这个中心论点分三段从三个不同角度进行论述:第一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第一个比喻“青出于蓝”,不能认为它的意思是比喻学生超过老师。这是它作为成语后新产生的意思。本文中这个比喻和“冰寒于水”,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直木为轮”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这样,三个比喻分了两层意思

映雁****魔王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