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第一单元作文训练--感受秋天.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8
约3万字
约54页
0
54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高一年级第一单元作文训练--感受秋天.docx

高一年级第一单元作文训练--感受秋天.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一年级第一单元作文训练--感受秋天

第一篇:高一年级第一单元作文训练--感受秋天高一年级第一单元作文训练--感受秋天[命题意图]:高一学生刚到一所新学校,周围的一切都是新鲜的,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大自然的美,第一篇作文让学生描写秋天的景物,是有必要的;其次,结合高一课本第一单元写作训练―――感受生活及课文第一单元诗歌教学,应选择较浅易的话题给学生作文,让人人有话可说有文可写,现正处秋天,选择秋天的景物作为第一篇作文,较适宜;其三、高中的第一篇作文不能马虎,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只有慢慢引导,循序渐进,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素材后再作文就不觉得作文可怕了,这样有利于消除学生的作文恐惧心理。[训练内容]:感悟秋天的景物[文体]:记叙文(以描写为主)[方式]:读、写、改结合[课时]:五课时提前布置作业:1、观察校园的秋色;2、摘抄5-10句描写秋的名句;3、摘抄一首古人描写秋的诗;4、有条件的同学可去拍一些照片。第一课时[感悟秋天]1、引导学生归纳本单元描写秋的诗句。2、组织学生说出自己对秋的感受:用一句话或一小段文字描写自己观察到的秋天某种景物(提示:可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选择有代表性的句子板书(注意标上学生姓名),以便共同欣赏。3、出示一些秋天景色的照片给学生欣赏。[例]秋叶秋天来了,秋叶伴着瑟瑟秋风片片飘落。它们在空中飞旋着,如一只只金黄色的蝴蝶,翩翩起舞,没有一丝感伤与遗憾,每一片落叶的飘落都是用生命谱写的快乐乐章。看,它们辞别了枝干,在空中一个漂亮的翻转,那叶脉,映着秋日的阳光格外清晰。接着双慢下来,像一只大波浪中行进的小船――飘荡着,又仿佛在招呼它的同伴,之后又以一个慢悠悠的舞姿向根飘去,仿佛一个久别故乡的游子投入母亲的怀抱。[以上教学激发学生对秋的兴趣,接着才有写作的兴趣]4、让学生读出所摘抄的描写秋的名句并选择一二句进行欣赏。印发描写秋的名句给学生欣赏。5、师生共同欣赏一二首古人描写秋的诗。(印发给学生)[学生自己感悟后,对秋天积累了一定的素材,心中已定下写作秋景的谱子][名句选]1、一叶落而知天下秋。2、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3、碧云天,黄叶地,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4、秋风秋雨愁煞人。―――秋瑾5、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6、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宿雨:昨夜的雨。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7、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绿芜:绿草。合:长满。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唐·白居易《司马宅》8、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唐·刘禹锡《秋词二首》9、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嗾:怂恿。刘禹锡《秋词二首》10、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府·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11、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轻罗小扇:轻薄的丝制团扇。这两句描写红烛在秋夜中发出寒光,照着画屏,女郎手持精致的团扇追扑萤火山。唐·杜牧《秋夕》12、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天阶:宫中的台阶。唐·杜牧《秋夕》13、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秋阴不散:虽已是秋天,但连日阴云漠漠,故不见严霜降落。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听雨声:雨打枯荷,单调、凄凉。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14、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唐·施肩吾《秋夜山居》:“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15、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橙黄橘绿时:指秋冬之交的时节。宋·苏轼《赠刘景文》16、树树秋声,山山寒色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17、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18、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19、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可人:合人意。红蕖(音同“渠”):荷花。却:开尽。最小钱:新出荷叶才象小铜钱那么大。宋·杨万里《秋凉晚步》20、山色浅深随夕照,江流日夜变秋声变秋声:江流随着夏去秋来而改变声响。清·宋碗《九日同姜如龙、王西樵、程穆情诸君登慧光阁饮于竹圃分韵》[古诗鉴赏]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首诗写山居所见秋山雨后黄昏的迷人景色和融怡陶醉的心境,大约是诗人隐居终南或辋川别墅时所作。诗的境界清澄透明,玲珑剔透,恰似一泓秋水,其中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诗歌于诗情画意当中寄托着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首联整体着眼,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高一年级第一单元作文训练--感受秋天

文档大小:54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