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一政治试卷 第一篇:高一政治试卷丘北县民族中学2013-2014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政治试题卷(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考生注意: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答题时必须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卷相应题号的空格内,书写在试题卷上或其它位置一律无效!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把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在答题卷对应的表格里。每小题2分,共60分)1.下列活动属于文化现象的是()①西部大开发又掀高潮②校园文明建设班级文化建设轰轰烈烈③共和国60年国庆大典举世瞩目④奥巴马访华深化中美对话⑤全运会开幕式气势恢宏⑥诺贝尔奖评选激发国人创新决心⑦黄果树瀑布A.①③⑤⑥B.②③④⑤C.②③⑤⑥D.②③⑤⑥⑦2.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该诗句可以体现()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②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③文化具有继承性④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2011年10月8日,辛亥革命百年影像展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56张老照片从不同角度记录了100年前发生在“首义之城”武汉的那段革命风云,引起了人们对历史的追思。上述材料说明()①文化现象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②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③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④政治是文化的集中体现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4.经济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下列各项能够说明两者相互交融的是()A.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B.经济发展了文化就一定能够发展C.先进文化促进经济发展,落后文化阻碍经济发展D.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5.“亲,你还在犹豫什么,赶紧下手吧!”这是京东等网上商城用当下流行的网络语言打出的广告语。不仅如此,更多的网络语言在我们生活中正被广泛使用。这说明()①网络语言正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生活②网络语言对人们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③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被动的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6.孔子的《论语》被公认为代表中国文化首屈一指的著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思想在历史的变化发展中存续下来,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生活。这体现了()A.文化是思想家的精神产品的总和B.文化素养只有通过阅读经典才能获得C.文化经典是决定民族生存发展的根本D.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7.某校积极加大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提高校园文化的品位,把学校办成“文化的大观园”,营造出一个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校方之所以这样设计,原因在于()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文化环境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③文化氛围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④文化活动促进文化理论的创新A.①②③B.①②④C.④D.②③④8.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以及学校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如何全面提高广大师生的文化素养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的任务。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A.思维方式B.交往方式C.行为选择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9.在巴西世界杯上,每当自己的队伍进了球,巴西球迷敲着鼓,跳起了桑巴舞;而法国球迷双臂前伸,双手左右翻动,跳起了法兰西舞蹈;韩国球迷穿着典雅的高丽古装,敲响1了鲜族长鼓。不同国度的球迷不同的庆祝方式体现了世界文化的()A.多样性B.继承性C.同一性D.稳定性10.一首流行于国内的民间小调《茉莉花》被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写进了他的歌剧《图兰朵》之后,《茉莉花》香遍世界,让世界认识了璀璨的中国文化艺术,领略了中国民乐艺术的迷人气质。这表明()A.不同国家的文化各具特色B.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C.世界各国的文化具有一致性D.文化既是通俗的又是高雅的11.30多年来,中国人的拜年方式经历了从电报、书信到电话、短信、电子邮件、QQ乃至微博的变迁。这意味着科技进步()A.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B.加快了新传媒代替旧传媒C.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D.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方式12.中央民族乐团响应中国政府“文化走出去”的策略,频繁出访欧洲,加强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文化走出去”有利于()①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②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③增强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特征④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借鉴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13.孔子设立私学、广收门徒,“弟子三千,七十二贤”,扩大了儒家文化的传播和影响。这表明()①教育具有传承文化的特定功能②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③教育是文化发展与创新的源泉④教育在人才培育中发挥重要作用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4.“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这首诗,引起了两岸同胞的共鸣。这种共鸣()①是实现中华文化

Ja****23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