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三历史复习教学设计 第一篇:高三历史复习教学设计高三一轮复习《“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学计划双峰八中:邓望宜第一课时本课高考地位:《“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出现题目比较频繁,有主观题、也有选择题例如2015年课标卷1考了主观材料题: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特别在十九大我们的习主席提出:“今天中国的发展道路”“深深根植中国深厚的文化传统”。实现民族复兴,必然要求我们树立文化自信。由此本单元及本课地位突出。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考点整合:百家争鸣的基本事实,结合政治和经济史的内容,掌握百家争鸣的产生的历史背景、概况,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及儒家思想的形成。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比较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原因,认识到一定的思想观念是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理解孔子的思想核心“仁”及精神内涵和教育上“有教无类”思想的历史影响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百家争鸣”是时代的需要,体会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精神境界和儒家积极入世思想和重视民生精神,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唯物史观的养成)。(设计理念:以高考考纲为依托,掌握基本的知识,综合近几年高考的命题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比较分析等方面的能力。同时着重要学生用历史唯物史观来分析问题。)复习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老子、韩非子的主要思想。复习难点: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人文精神。学生学会用唯物史观来分析问题。(设计理念:夯实基础知识,人文精神与文化自信紧密靠拢,史观分析法是历史学科素养的重要体现,也是近年来高考的常考点,具体体现在历史主观题12分的大题中。)复习方法:比较分析法,史料研习法,图片教学法,自主分析(设计理念:高三一轮复习第一在于夯实基础,第二在于养成自主分析问题组织语言的能力培养,第三高考重在能力的考查,大量的史实材料的阅读。)复习过程:一.导入观看最近热门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中的关于中国文化传承的部分。(设计理念:枯燥的高三来点调味剂,既可以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又可以了解现代社会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二、再读教材,考点整合1.学生归纳,明确知识点2.再读课文,夯实基础(列出提纲,学生自主总结)一、“百家争鸣”1.含义:2.社会原因:3.派别代表:4.历史影响:二、先秦思想1.儒家:(1)孔子(2)孟子(3)荀子2.道家:(1)老子(2)庄子3.法家:韩非子4.墨家:墨子一、“百家争鸣”1.含义:“百家”泛指数量多;“争鸣”是指争论和辩难。2.社会原因:春秋战国社会发生大变革①经济上:井田制瓦解,社会经济迅速发展②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③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④教育学术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3.派别代表:儒家:孔孟荀道家:老庄法家:韩非子墨家:墨子4.历史影响: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②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儒家思想孕育了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两千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墨家思想的非攻、尚贤,至今仍有现实意义在很大程度上,他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1)孔子生平:春秋晚期鲁国人,曾周游列国,晚年潜心办学和著述,言行载《论语》,被尊为“至圣”。思想主张:(结合材料进行分析概括)(设计理念:培养学生阅读史料,分析问题,概括材料的能力。)材料一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篇》材料二: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了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材料三:“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材料四: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①创立儒家学派,思想核心是“仁”②政治上,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③行为规范上,主张“克己复礼”④文化教育上,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留下宝贵教学经验,整理古代典籍“六经”学生研习探究:如何看待孔子政治思想的积极性和保守性?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孔子的“仁”的思想,对缓和阶级矛盾,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的作用;对我们现代人提倡的人本理念也具有借鉴作用;他的改良政治的主张,也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但孔子主张的“仁”是站在统治阶级的角度,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压迫百姓,以免引起社会动荡,孔子的仁爱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是有阶级差别的仁爱,而非普
是湛****21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
最新上传
高平市第一中学2023年高三综合题(三)物理试题.doc
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3月份两校联考物理试题.doc
迪庆市重点中学2023届高考物理试题命题比赛模拟试卷(31).doc
赣州市红旗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物理试题试卷.doc
福建莆田秀屿下屿中学2023年高三高考考前指导卷(2)物理试题.doc
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2023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物理试题.doc
福建省龙岩高中2023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物理试题试卷.doc
福建省龙岩市龙岩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3月新起点考试物理试题.doc
福建省龙岩市龙岩一中2022-2023学年5月高三联考物理试题试卷.doc
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新桥中学2023年下学期高三联考物理试题.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