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三数学2013-2014学年下学期教学计划 第一篇:高三数学2013-2014学年下学期教学计划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数学教学计划子洲中学高杰勋2013-2014学年度,我主要从事高三9班、10班的数学教学工作,现就本学期的理科数学复习工作计划如下:一、学生分析:9班有45名学生,10班有50名学生。我所教学的班级虽然属于预科班,可是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差,学生之间差异较大,他们中的大多数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没有兴趣,再加上日积月累的学习惰性,学习数学的方法又不灵活,给本来就困难的理科数学复习工作带来很大困难。二、教学内容分析:教学过程中,以教材和学校高三年级所订资料《三维设计》为主,《高考考纲》、《课程标准》为辅,高考试卷为主要资料,按照《复习应考计划》完成高三数学科目的梳理和复习。三、教学目标和要求:新课已授完,本学期将进入全面复习阶段。第一轮为系统复习,此轮要求突出知识结构,扎实打好基础知识,全面落实考点,要做到每个知识点,方法点,能力点无一遗漏。在此基础上,注意各部分知识点在各自发展过程中的纵向联系,以及各个部分之间的横向联系,理清脉络,抓住知识主干,构建知识网络。在教学中重点抓好各种通性、通法以及常规方法的复习,使学生形成一些最基本的数学意识,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数学方法。同时有意识进行一定的综合训练,先小综合再大综合,逐步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第二轮为专题复习与综合考试相结合。要精选专题,紧扣高考内容,抓紧高考热点与重点,授课时脚踏实地,讲透内容;通过测评,查漏补缺,既提高解决综合题的分析与解题能力,又能调适心理,使学生进入一个良好的心理和竞技状态。四、采取的措施:1、不放弃分模块复习,不放弃专题训练;2、依托《课本》,参照《考纲》、《课程标准》,继续花很大力气夯实基础;3、分题型,给学生专题和讲座。分两轮复习:第二轮:按照知识板块,以高频考点为线索,指导学生复习;第三轮:按高考题型,分成六个专题,四个讲座,调整学生的心态,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4、强化专题训练。依托小专题训练、周考、月考和各种大型考试,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能力。5、所带班内以“高考真题”为主,训练学生的解题速度和准确度;6、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特别是学生的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题能力和应考能力。7、强化数学思想和解题方法。五、时间安排:在上学期已完成了部分基础知识和高频考点的梳理,本学期继续未完成的部分内容。并对理科数学的高频考点进行细化,完成第二轮的复习;然后以专题和讲座的形式完成考前辅导。具体时间安排如下:1~3周立体几何4~7周平面解析几何8~10周计数原理、概率期间还进行模拟试题的试卷讲解,《课时跟踪检测》的抽查。11周专题讲座《三角函数与向量》、《概率、统计》模拟试题的分析与讲解12周专题讲座《数列》、《立体几何》模拟试题的分析与讲解13周《解析几何》、《函数、导数与不等式》模拟试题的分析与讲解14周重要基础知识点的温习、强化第二篇:高三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集锦高三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范文集锦7篇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开始制定一个计划。我们该怎么拟定计划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三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高三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篇1一、教学内容本学期文科数学内容为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3、选修系列1-1两册全部内容,根据情况决定是否上一点系列3的选讲内容,二、教学指导1、认真研究和学习新课程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通过学习,明确高中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准确把握每一个知识点的教学难度,切实领会新大纲、新教材的意图,力求恰到好处的教学成效。2、教学应注意突出新课程理念,要突出新课程的教学六环节,特别是情境创设、问题建构、学生活动,但反对盲目套用,要重视让学生体会、发现知识的发生过程,要注重培养学生数学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要提高数学探究能力、建模能力和交流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这也是新课程标准的核心要求。3、教学要注重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掌握,要面向全体学生,绝不能将新授课上成高三的复习课,练习要以课本为主,适当补充难易适中的课外习题,保证学生经过自身努力能基本完成。要体会教材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编写意图,更要领会《标准》和《教学要求》的精神,准确把握好度,切忌将选修内容纳入必修课程。4、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从而进一步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实实在在地在培养学生数学素养上下功夫。5、要尽可能在每学期结束按要求完成教学任务,既不要提前,也不要滞后。以便于

一条****ee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