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二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五篇范例].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8
约1.8万字
约33页
0
33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二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五篇范例].docx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二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五篇范例].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二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五篇范例]

第一篇: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二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学案编写者:李淇【课程标准】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考题回顾】(10年天津卷)《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知识梳理】(一)从“无为”到“有为”1.原因:(1)秦末社会经济破坏严重。(2)为恢复生产,安定人心,吸取道家“”的思想,采取的政策。2.内容:(1)减轻,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2)士兵回家,授予,并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等。3.影响:(1)积极:恢复经济,增强实力,国力强盛,人民安定。(2)消极:的势力膨胀,土地兼并加剧,骚扰,威胁西汉的稳定。(3)出路:采用的政治思想,加强中央集权。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1.董仲舒:糅合、、思想于儒学中,形成新儒学体系,著有。2.思想主张:(1)提出和的主张。(2)宣扬,提出和学说。(3)提出。3.作用:有利于扭转内外松弛的局势,巩固君权,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治秩序。三、儒学成为正统1.措施:(1)起用儒学家参政。(2)公元前136年,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规定、、、、为“五经”,设。(3)公元前124年,设太学,由传授,合格者即可被授官。(4)设,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2.影响:确立儒学成为用人标准,使儒学大兴;儒家垄断教育,使部分非贵族通过为官,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使儒学开始在民间独尊。从此,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重点突破】1.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特点(1)兼采各家思想,外儒内法。(2)儒学独尊,思想专制。(3)宣扬“天人感应”,带有神学倾向。2.汉代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区别与联系区别:(1)汉代新儒学增加“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等理论。(2)汉代新儒学增加“大一统”思想,并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思想。联系:先秦儒学宣扬的“礼”“仁”“仁政”“民本”等也为汉代新儒学所继承。3.战国时期至秦汉时期治国思想的变化(1)战国时期,社会处于新旧交替的大变革时期,不同阶级、不同阶层的代表人物,针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不同的主张,并展开激烈争论,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2)秦朝时期,采用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思想作为治国思想,但严刑峻法、重赋繁役激化了阶级矛盾,并导致了秦朝的短命而亡,这也显示了单纯法治之不足。(3)西汉初,经济凋敝,国库空虚。鉴于秦亡教训,统治者采用黄老之学,实行无为而治,促进生产恢复,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并形成了汉武帝时期的盛世局面。(4)汉武帝时期,一方面国家经济军事力量强大,另一方面王国问题、匈奴问题严重威胁中央政权的统治,因而黄老思想已不适应新形势,董仲舒“新儒学”被采纳,并从此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合作探究】探究一: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①思想方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汉武帝说:“今子大夫既已著大道之极,陈治乱之端矣,其悉之究之,孰之复之。”②政治方面: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扩大了官员的队伍,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巩固了封建统治基础,成为汉武帝文治武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给后世封建王朝在用人方式方法上面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迪。③教育方面:兴办太学,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这是封建国家利用政权的力量兴办教育、提倡儒学,其必然对整个社会的教育事业有一定的导向作用。汉武帝的这三点措施,为儒家思想上升到独尊的地位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延续了两千年之久。中国古代封建教育,最初是私人教育。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就是师徒相传,而真正由国家开办教育始于汉武帝。所以汉武帝在推动封建教育方面,对后世影响深远。探究二:董仲舒的思想主张重要内容①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②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相应的儒家道德观点③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探究三: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哪些是积极可取得?哪些是今天应当扬弃的?(积极可取和需要扬弃的有:①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理,国家之需要的主张。虽然董仲舒的大一统主张充满了唯心的色彩,但是大一统确实是中国发展的主流,尤其是今天祖国统一的需要。所要扬弃的是其中唯心主义成分。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扼杀一切不同学术流派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②“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纯属唯心主义,无稽之谈。但是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却是有利于封建统治长久的。③三纲充满封建意识,应当抛弃。五常推崇仁义礼智信,抛弃其中封建成分,就是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二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五篇范例]

文档大小:33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