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二语文《陈情表》教案 第一篇:高二语文《陈情表》教案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陈情表》教案一、内容及解析《陈情表》是古代散文中传诵千古的名篇之一,见于萧统《昭明文选》中,是李密流传下来的唯一作品。本文是李密向晋武帝司马炎上的表文。全文围绕“愿乞终养”“辞不赴命”这个中心从不同角度反复陈说,叙述了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家中的孤苦情况和祖母对自己的辛勤抚养,真挚地表达了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的感情,详尽婉转地说明了自己屡次辞谢晋朝征召的原因,既表达了对晋朝皇帝的感激之情,又申述了终养祖母已尽孝道的决心。行文流畅委婉,叙事具体生动,情真、情深,抒情扣人心弦,将诉情之语与陈理之言交融一体,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二、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结构,理清思路。2、通过诵读、背诵,积累文言词汇,积淀文言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3、深入体会李密的感情,培养学生敬老的思想感情。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课前预习《课堂新坐标》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诸葛亮的《出师表》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出师一表真名世”,初中学过的诸葛亮的这篇文章的确是名世、传世之作。“表”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用于臣子向皇帝陈情。《出师表》就是诸葛亮向蜀汉后主刘禅(shàn)陈情奏章。“出师一表真名世”的下一句是“千载谁堪伯仲间”,意思是“千年以来谁可以和他相比呢?”我不敢举哪个名人去和诸葛亮比较,但就在诸葛亮之后不足一百年的晋朝,有一篇奏章足以和《出师表》相媲美,它即是李密的《陈情表》。2、作者作品李密,不是瓦岗寨的李密。(224年-287年),字令伯,一名虔,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抚养成人。后李密以对祖母孝敬甚笃而名扬于乡里。师事当时著名学者谯周,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传》。初仕蜀汉为尚书郎。蜀汉亡,晋武帝召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供养而力辞。祖母去世后,方出任太子洗马,迁汉中太守。后免官,卒于家中。3、背景分析司马氏集团灭蜀后,为了笼络西蜀人士,大力征召西蜀名贤到朝中做官,李密也是其中之一;李密是亡蜀降臣,如若不应诏,会被误认为“矜守名节”,不与司马氏王朝合作,招来杀身之祸。司马氏集团通过阴谋和屠杀建立了西晋政权,为了巩固统治,提出以“孝”治理天下。李密为什么“辞不就职”呢?大致有这样三个原因:第一,李密确实有一个供养祖母刘的问题,像文章中说的“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第二,李密是蜀汉旧臣,自然有怀旧的思想,况且他还认为汉主刘禅是一个“可以齐桓”的人物,对于晋灭蜀汉是有一点不服气的。第三,古人讲:做官如履薄冰。皇帝高兴时,臣为君之心腹;皇帝不高兴时,臣为君之土芥。出于历史的教训,李密不能没有后顾之忧。晋朝刚刚建立,李密对晋武帝又不甚了解,盲目做官,安知祸福。所以李密“辞不就职”,不是不想做官,而是此时此刻不宜做官。李密的《陈情表》把晋武帝感动了,皇帝不但准奏,而且“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可见此文感染力之大。4、学生自读课文。⑴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臣以险衅(xìn)夙遭闵(mǐn)凶门衰祚(zuò)薄期(jī)功强(qiǎng)近之亲应(yìng)门茕茕(qióngqióng)孑(jié)立床蓐(rù)猥(wěi)以微贱非臣陨(yǔn)首责臣逋(bū)慢宠命优渥(wò)更(gēng)相为命刘病日笃(dǔ)犹蒙矜(jīn)育过蒙拔擢(zhuó)盘桓(huán)气息奄奄(yǎn)⑵翻译下列语句,并解释加点词语。慈父见背舅夺母志晚有儿息形影相吊察臣孝廉举臣秀才除臣洗马不衿名节.........听臣微志拜表以闻..5、课内探究★学生齐读第一段,教师和学生共同口译本段文字。问题一:文章一开始,作者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该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学生回答:总摄作用)它总提了哪几个方面?(学生讨论,不必拘泥固定答案,教师提供参考答案)①半岁丧父,四岁母嫁,祖母抚养;②年幼多病,九岁不行,伶仃孤苦;③两辈单传,内外无亲,形影相吊;④祖母年迈,夙婴疾病,卧床不起。★请一二两组的同学齐读第二段,结合注释疏通文意。问题二:本段分几个层次?各自的重点是什么?明确:两层。第一层叙述朝廷征召宠顾之殷;第二层写自己忠孝难两全、进退维谷的境地。①第一层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按时间顺序),和时间词相对应的表征召的词有哪些?由这些词可见什么?为何官职递增却“辞不赴命”(就职)?明确:表时间:逮、前、后、寻。表征召:察、举、拜、除、当,孝廉、秀才、郎中、洗马。作用:先郡,次州,后朝廷,可见征召级别越来越高,表达作者的感恩戴德之情。推辞理由:供养无主,刘病日笃(承上文“夙婴疾病”,张下文“日薄西山”)。②第二层如何见事态的严重、紧迫和作者处境的狼狈?这样写的目的何在?“奉圣朝”“沐浴清化”等句想表明什么?明确:事态严重:“诏

一条****丹淑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