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高校文科教师科研之道探微.docx / 文档详情
高校文科教师科研之道探微.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8
约1.8万字
约32页
0
32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高校文科教师科研之道探微.docx

高校文科教师科研之道探微.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校文科教师科研之道探微

第一篇:高校文科教师科研之道探微高校文科教师科研之道探微/郭飞当前,我国高校的大多数文科教师都肩负着教学与科研工作两副重担,是繁荣和发展社会科学的重要方面军。如何在促进教学的前提下搞好科研工作,这是许多高校文科教师共同面临的艰巨任务和现实问题。笔者略陈一孔之见,以抛砖引玉,与大家共同探讨。一、面向实际科学研究必须与客观实际(特别是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使之“顺乎时代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就高校文科教师来说,这至少包括四个层面的内容和要求:一是面向不断变化的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实际;二是面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三是面向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四是面向专业理论与实务研究及教学研究的实际。江泽民同志指出:“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在面向实际的大前提下,选准科研课题至关重要。科研课题选择得当,就如同勘探队员发现了矿山,掘井者挖到了“井眼”。科研课题的选择不仅要考虑与课题相关的客观因素(如课题本身的重要性,国内外对该课题的研究状况以及社会需求状况等),更要考虑个人或课题组驾驭课题的能力(如知识结构、学术专长、资料积累、对与课题内容相关的实际情况的了解程度及社会联系和信息渠道等)。在一般情况下,应选择个人或课题组具有较多有利条件或具有相对优势、社会的现实需求或潜在需求较大的课题,作为科学研究的切入点或生长点。二、求是创新求是,即探寻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创新,一般是指在批判或改变旧事物的过程中创造新事物。从社会科学研究的角度看,创新至少可以包括理论创新、对策创新、方法创新、体系创新等。如果说社会实践是社会科学赖以生存的土壤,那么,创新则是繁荣和发展社会科学的根本途径。近几年来,创新一词在我国颇为“时髦”,仿佛人人可用,处处可用。然而,笔者认为,在高校文科科研工作中,创新决不是可以随便乱贴的标签。一是,创新要名副其实。要广泛收集有关资料,准确把握学术界和实际部门在某一特定领域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的新观点或新对策才有可能是创新;否则,就不是创新。能否称得上创新,要以客观尺度来衡量,不能以主观感觉为依据。二是,创新要以科学性为前提。创新不是胡诌,而是要在符合客观实际的基础上力辟新见。要破除教条主义,摒弃虚无主义,决不趋炎附势。陈云说得好:不唯上,不唯书,要唯实。某些与客观实际和科学不沾边的所谓“新理论”和“新提法”,非但不是创新,而且还会造成思想混乱和理论混乱,误国误民。三是,创新要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无数事例证明,即使是真正的理论创新,往往也不过是新理论对旧理论的扬弃,即在批判中有继承,在继承中有发展。除原始性创新之外,继承并发展已有的优秀理论成果,乃是理论创新的内在逻辑和必由之路。要承认和尊重别人在相关领域中已有的科研成果,在论文或著作中以注释、征引、参考文献等方式标示出来,决不能抄袭剽窃,欺世盗名,搞学术腐败。三、精益求精科学研究贵在出精品。一篇优秀的科研论文,其学术和社会价值决不亚于上千篇平庸之作。在当今由于多种原因所导致的某些人急功近利、治学浮躁、片面追求所谓“科研成果”的“数量效应”和“炒作效应”的情况下,更有必要提倡和树立“精品意识”,以对读者负责,对刊物负责,对社会负责。否则,七拼八凑,粗制滥造,低水平重复,恐怕在学术研究和市场经济中难以立足,甚至会惨遭败绩。科研成果要精益求精,除了应具有科学性和创新性之外,还应具有透彻性和精粹性。所谓透彻性,即观点要深邃,且能自圆其说;不能浅尝辄止,更不能自相矛盾。理论越是透彻,说服力就越强,也就越能立得住。所谓精粹性,即要精炼、通俗并富有文采。精炼,即突出重点和新意,文字干净利落;通俗,即深入浅出,除了必要的专业术语之外,尽量说“普通话”,以赢得更多的读者,发挥更大的作用;文采,即讲求表述艺术,精雕细刻,以增强科研成果的可读性和吸引力。四、重在效益科学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正确地认识和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有价值的科研成果一旦被社会所承认或采纳,就会产生效益。笔者认为,科研成果的效益至少可以相对地区分为学科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项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如果推动了学科建设,即具有学科效益;如果推动了经济发展,即具有经济效益;如果促进了社会进步,即具有社会效益。一般说来,有价值的对策研究、教学研究的成果一旦被采纳,其效益则体现得较为直接而迅速;而有价值的理论成果即使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其效益也体现得较为间接而缓慢。作为一名高校文科教师,当他提供的科研成果被社会所承认或采纳并取得了一定的效益时,其兴奋之情和成就之感是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的。衡量科研成果效益大小的根本标准是社会实践。上世纪50年代中期,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针对我国人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高校文科教师科研之道探微

文档大小:32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