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 第一篇: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王晓礽摘要:高校毕业生是我国就业问题中带有战略性的核心问题。本文结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指出了高校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原因;对策为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必然要随之发生变化。因为这不仅关系到毕业生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与社会的稳定。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全社会人力资源的配置都面临新的形势和发展机遇的今天,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引起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一、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现状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究竟如何?笔者认为,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总量还是供不应求,大学生要找个工作并不难,但要找到预期的工作很难。同时,由于区域性经济发展不平衡,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流向不均衡,导致行业间供求矛盾比较突出,既存在人满为患的问题,又存在人才短缺的状况。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逐年增加,高校毕业生人数也不断攀升。200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107万,到2006年就增至413万,增幅高达28%,但就业率却由82%降至为71.9%。据统计数字显示,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由2008年的532万人增至610万人。除去10%考研、考博、专升本学生以及出国留学学生,再加上上一年待就业的70万至80万人,2009年实际需要就业的人数将近700万。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由精英教育转为大众教育,大学生必须完成从天之骄子向普通就业者的转变,而这个转变非常不易。而去年全球性的经济震荡,又使国内发展速度减缓,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目前,如何找到一条既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又符合中国国情的就业之路,如何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实乃当务之急。二、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并不仅仅是由扩招、人才过剩所致。笔者认为,导致这一问题的出现,有以下三方面原因。第一,高等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中国高等教育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突出表现在:一是我国已由计划经济转向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已经成为人力资源配置的基础。高校的专业、课程结构和学生的知识结构,不能很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和深刻变化,这些都预示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还将面临很大的困难。二是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阶段,大众化高等教育和精英教育相比较,不仅是量的变化,也是质的变化,有许多新的规律和特点,需要深入地分析研究,不断探索改革。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总量不足的条件下,不存在就业难的问题,也不可能把就业率和就业层次作为高校办学水平的一个衡量标准。而现在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就业率必然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明确了这个标准,就明确了当前就业问题不仅事关高等教育能否持续健康发展,而是对于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第二,用人单位的用人观念狭隘。用人单位的用人自主权不断扩大,在人才引进上要求十分苛刻,这是造成毕业生就业难的又一原因。首先,用人“高消费”,追求高学历。中专生可以做的宁可要专科生,专科生可以做的宁可要本科生,本科生可以做的要觅研究生。这就造成学历层次低的中专生和专科生就业困难程度加大。其次,竞购名牌产品,不屑大众产品。用人单位在注重学历的同时还十分看重名牌高校毕业生,对一般的普通高等学校的毕业生不屑一顾。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可达90%以上,而一般高校的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仅达到20%到30%。校际档次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其根本原因在于品牌的价值不同。再次,用人单位缺乏人才储备意识。作为刚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来说,最缺乏的是实践经验,需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方能施展其才华。但有不少用人单位不招应届毕业生,只招有实践经验的往届毕业生,造成了应届毕业生就业更加困难。第三,毕业生素质有所欠缺。一是毕业生就业观念落后。我国的就业体制已从“统包统分”向“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双向选择”转变,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但很多毕业生仍不能适应这一趋势,贪“高”工资高、待遇高)求“好”区域好、环境好、岗位好),使毕业生就业难与不少单位要不到毕业生的现象同时存在。二是毕业生团队、职业、责任、行为、品格等意识不强。现在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有些毕业生在校期间不思上进,认为大学就是“混”个毕业文凭,以致在应聘时因无真才实学而不被用人单位认可。三是毕业生实践动手能力差。绝大部分企业提到,现代企业更注重应聘者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现在市场竞争激烈,企业急需一批可以很快派上用场的人才,这既可以节约培训时间,还可以节省培训费用。然而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普遍缺乏工作经验,上手慢。浙江理工大学的社会实践小分队针对500名杭州高校

梅雪****67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