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考历史问答题解题技巧详解 第一篇:高考历史问答题解题技巧详解高考历史问答题解题技巧详解.txt人生在世,难敌宿命,沉沦其中。我不爱风尘,似被前缘误!我只为我最爱的人流泪“我会学着放弃你,是因为我太爱你”赢了你,我可以放弃整个世界本文由houniao12356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高考历史问答题解题技巧详解一,问答题的审题要求一般来说,一道完整的历史问答题,包含四种构题成分:1,提示语:即提示回答问题的方式,如题目中的“简述”,“比较”,“论证”等等.根据这些解答的提示语可确定题型.2,主干语(或中心语):即指明答项内容的对象的成分,它提示答案围绕的中心和落脚点.3,答项语:即要求回答的内容的成分,如“情况”,“经过”,“内容”,“结果”等等.4,限定语:限定解答内容或解答对象的时间,空间,角度,频率等等的成分.【例】概括洋务派,维新派,新文化运动领袖们“向西方学习”的主要主张,社会实践和各自特点,指出他们在目标追求上的共同之处,并分析这一追求过程中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注:红色字体为提示语,蓝色字体为中心语,深绿色字体为求答项,浅绿色字体为限定语.)二,问答题的答题要求答案形式: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史实选取:准确,典型,全面;答案内容:核心知识;答案结构:史实+结论(评论).三,问答题的答题技巧(一)叙述题[题型特点]叙述题是问答题中最基本的题型,此类题型的要求是把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产生,发展或消灭的过程,以及历史人物的重大活动作系统的归纳叙述.其提示语有“简述”“概述”,,“试叙”,“如何”,“怎样”,“是什么”,“有哪些”之类.[典型题例]简述近代以来我国首都被外国侵略者占领的耻辱,并说明其原因.[分析指导]此题第一问就是要求考生把分散在中国近代史不同时期的有关首都沦陷的情况进行归纳叙述,简单列出要点,以体现我国近代蒙受的屈辱.由于单纯的叙述题主要是考查再认,再现的记忆能力,能力考查层次偏低.所以此题的第二问在能力要求上作了调整提高,要求考生分析说明我国首都沦陷的原因.[答案要点]1.首都三次被占:(1)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2)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3)1937年,日本侵略军攻占南京.2.原因:当时中国处于落后挨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反动政府腐败无能.(1)1860年时,清政府败于第二次鸦片战争.(2)1900年时,清政府败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1937年时,蒋介石国民党政府片面抗战,丧师失地,首都沦陷.(二)论证题[题型特点]论证题最大的特点就是“论”.即要求运用已有的历史知识和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通过对史实的透彻分析,说明道理,得出结论,来论证某一观点或结论的正确或错误.其提示语有“说明”,“论证”,“证明”,“试论”,“谈论”,“为什么”之类.[典型题例]毛泽东指出,在统一战线中,“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试用第一,二次国共合作的史实说明这一论断.[分析指导]此题要求用两次国共合作的史实证明毛泽东的论断,属正面论证题,解题时要注意既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中概括出“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的史实,又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历史中概括出“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的史实,从而说明中共在统一战线中,不搞无原则的退让,必须坚持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的正确.此题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论证题的“讲道理”,一定要建立在“摆事实”的基础上,即以史实为依据,做到史论结合.[答案要点]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排斥共产党人,陈独秀害怕统一战线破裂,接受蒋介石的要求,助长了蒋介石的反动气焰.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武汉政府内的反动势力也不断增长,反动军官制造“马日事变”.陈独秀坚持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禁止农民没收地主土地,解除工农武装.结果,汪精卫发动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陈独秀以退让求团结,导致统一战线完全破裂,国民革命失败.在第二次国共合作中,中国共产党针对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多起反共惨案,制定了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反对顽固势力的方针和反对顽固势力的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打退了国民党的进攻.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中国共产党又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重建新四军军部,同时发动全国性的抗议运动,使蒋介石在政治上陷于孤立,被迫缓和紧张局势.中国共产党以斗争求团结,最终巩固了统一战线,壮大了人民力量,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三)比较题[题型特点]比较型的问答题最明显的特点是“比”,即要求通过类比或对比的方式,将在属性上具有可比性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概念进行比较,以归纳出它们的异同点或区别出它们的本质特征.比较题的提示语有“比较”,“对比”,“与„„相比”之类.

子璇****君淑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