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考文言文翻译句子专题复习 第一篇:高考文言文翻译句子专题复习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专题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以翻译为切入口,落实文言文复习。2.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教学重点难点】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2.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3.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教学设想】1.高考的文言文阅读是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的,作为高考的第一轮复习,由课内拓展到课外,以课内文段阅读为材料进行复习,通过“积累——迁移——巩固”的复习原则,逐一落实考点内容。2.在学生掌握了“信、达、雅”三字翻译目标和“六字翻译法”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在文言翻译中的盲点,力图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解决翻译疑难的技巧,并通过训练验证这些技巧的可操作性,使学生能举一反三,从而增强文言文翻译的信心。3.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学中,让学生变换角色,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完成教学内容,提高课堂复习效率。【教学时数】6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掌握翻译的一般目标及翻译的基本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1、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技巧2、在学习中发现自己在翻译中碰到的困惑和不足一、导入:这节课我们进入高考文言文阅读古文翻译专题的复习,也就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文言文翻译是对学生古汉语知识的综合能力的考查。近几年来,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的分值一路飙升:2002年开始,文言文翻译由选择题变为考生直接翻译文段或句子,分值增加到5分;2004年增至8分;2005年、2006年增至9分,2008年江苏卷是9分,全国卷及大多数省市卷已增至10分,可谓占了文言文阅读的半壁江山。那么如何做好文言文的翻译呢?二、考纲阐释: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古文翻译要求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能力层级为B级。此考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理解文中的句子”,就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特别是多义实词、重点虚词,相关句式以及修辞手法,并且要把握某些句子的特殊含义。另一方面是“翻译文中的句子”,要求将文言句子转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白话文,要做到语意准确,文从字顺,规范明了。三、考场体验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一日,郭崇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请少罢减。庄宗怒曰:“孤为效命者设食都不自由,其河北三镇,令三军别择一人为帅,孤请归太原以避贤路。”„„俄而崇韬入谢,因道之解焉,人始重其胆量。天成、长兴中,天下屡稔,朝廷无事。明宗每御延英,留道访以外事,道曰:“陛下以至德承天,天以有年表瑞,更在日慎一日,以答天心。„„译文:①不久郭崇韬进来(向庄宗)谢罪,通过冯道化解了与庄宗的冲突。②陛下凭借最高道德来承受天命,上天用丰收的年成来显示吉祥。解析:第一句:“俄而”应翻译成“不久”;“谢”意思是“道歉谢罪”,不要翻译成“感谢”;“因”是“通过”的意思。“因”一般不作因为讲,而常作因此于是讲,如在《齐桓晋文之事》中有:“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第二句:第一个“以”是“凭借”的意思,是介词;后一个以是“才”,是连词。“年”是“(好的)收成”,在《齐桓晋文之事》有:“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瑞雪兆丰年”四、了解有关文言文翻译的常识1、标准简言之三个字:信(准确)、达(通顺)、雅(有文采)。高考中的翻译一般只涉及信和达。2、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则是按原文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不同的表达方法。一般说来,应以“直译”为主,辅以“意译”。高考文言文翻译也主要考“直译”。3、直译的方法——“留”、“换”、“删”、“补”、“调”、“贯”六个字。五、文言文翻译标准:“信”要求忠实于原文,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不可以随意增减内容。例: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锋利,战术不好,弊病在于贿赂秦国。“达”要求译文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一致。例:以勇气闻于诸侯。凭勇气闻名在诸侯国凭着勇气在诸侯中间闻名“雅”要求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的表达出来。例:曹公,豺虎也。曹操是豺狼猛虎。曹操是象豺狼猛虎一样(凶狠残暴)的人。六、文言语句翻译方法归纳1、保留法(留):㈠人名(名、字、号等)、地名、官职名、年号、国号等专门称谓。㈡度量衡单位、数量词、器物

玄静****写意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