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考作文常见题型深度解剖 第一篇:高考作文常见题型深度解剖高考作文常见题型深度解剖璧山中学刘大川陈静王巧灵常见作文题型审题一、命题作文审题命题作文历史源远流长,虽然今年2012年只有江苏卷采用了命题作文这种形式,但它具有的强大生命力事实却毋庸置疑。命题作文也在与时俱进,现在的命题作文与十年前相比有两个变化:一是命题不再提供现成的主题,只提供写作的范畴和立意的方向;二则题目关键词语呈现多义性,以经验的召唤和思维的触动为诱发点,为考生自主立意提供较大的空间。命题形式多样。从语法结构上来说,有三种类型:1.词语式命题,如《难题》(2010.重庆)。2.短语式命题,如《我的时间》(2011.浙江),《我与故事》(2009.重庆)。3.句子式命题,如《不要轻易说“不”》(2008.广东),《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2009.北京)。另外,有的半命题作文题也属于此类,如《站在____的门口》(2009.湖北)。从出题形式上来说,有三种类型:1.完全式命题作文:只给命题与写作要求,没有其他文字材料加以说明。2.不完全命题作文:只给出题目的一半,要求考生补全后再作文。3.材料式命题作文:先给出一段材料,也可以说是理解题目的导语,然后再让考生以什么为题写一篇作文。从内涵上来说,有四种类型:1.观点型命题作文,如《拒绝平庸》(2011.江苏)。2.论题型命题作文,如《说“安”》(2005.北京)。3.寓意型命题作文,如《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2009.北京)。4.关系型命题作文,如《忧与爱》(2012.江苏)。命题作文在审题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把握相互关系如《忧与爱》(2012.江苏),是一个典型的关系型命题。关系型命题作文最关键的是不能舍弃一方,单写一方。若在其中更看重某一方,也一定要结合对方行文。而深入探讨“忧”与“爱”的关系,能使立意更深刻。若是把它当作并列关系,明确它们是人的两种强烈的情感,它们并生并存。进一步考虑它们会不会是因果关系,或是条件关系,更或者是结果关系,又会发现:忧因爱而起,爱因忧更切;忧是爱的表现,也是爱的结果;爱是忧的实质,亦是忧的根源。放宽了讲,还可以说它们互为因果,互为条件。总之,忧中有爱,爱中有忧。2、找准关键字如《不要轻易说“不”》(2008.广东),必须扣住关键字眼“不要轻易说”,也就是说生活中可以说“不”,但不能“轻易说”。因为有时候说“不”也许是一种坚守、勇敢、执着、抗争,而有时候说“不”则是一种退缩、懦弱、蛮干、无谓的牺牲。所以该说时就说,不该说时决不说——理智、智慧地说“不”,即“不要轻易说‘不’”。有的题目是一个不完整结构(半命题),着力点就在省略部分上。3、探求比喻义如2011年湖北卷请以“旧书”为题写一篇作文。“旧书”可实写,指某本旧书。可以虚写,说出其比喻义,比如过去的岁月是本书,人生经历是本书,我的过去是本书,历史文化是本书,苏轼是本书,莎士比亚是本书,传统节日是本书„„4、重视体裁性词语如果题目中有“谈”、“说”、“读”、“论”、“议”、“批”、“斥”、“驳”、“反对”、“评”、“感”等字眼,或涉及的是抽象的概念、道理、问题、主张等,大多适合写成议论文。如《谈意气》(2006.湖南),《拒绝平庸》(2011.江苏)等。如果题目中有“记”、“传”、“忆”“赞”、“颂”、“怀念”、“难忘”等字眼,或涉及到的是人、物、事、景、地点、时间或场面等,一般适合写记叙文。如《角色转换之间》(2011.浙江),《时间在流逝》(2011.安徽)等。如果用了比喻、象征等方法,情感性比较浓郁,很适合写成抒情散文。如《提篮春光看妈妈》(2007.安徽),《带着感动出发》(2008安徽)等。二、话题作文审题所谓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或引起谈话的由头。由话题引发的作文称为话题作文。话题作文形式灵活,题材宽泛,有较大的思维自由和写作空间。话题作文的审题,要注意四点:1、分析话题类型话题类型不同,审题的着眼点也不同。独词性话题,例如“常识”(2009.广东卷),这个词语就是话题的核心。由于独词性话题中心并没有确定,材料也没有确定,考生应在准确理解词语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材料和感悟立意。范围型话题,如“我生活的世界”(2010.天津),它是由“我”“生活”“世界”三个词语构成。审题时以“我”为视角,写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观点型话题,如“答案是丰富多彩的”(2000.全国卷),审题时要由点带面,以小见大,突出观点即可。关系型话题,例如“一步与一生”(2007.四川卷),审题时要分析“一步”与“一生”的关系,走好每一步,走好一生。比喻型话题,如“凤头、猪肚、豹尾”(2005.江苏卷),要明其比喻所指。指什么呢,结合提示语“写作固然如此,仔细想想,小到生活、学习,大到事业、人生,又何尝不该这样呢”思考。2、把

一条****彩妍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