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高考诗歌鉴赏之形象鉴赏教案.docx / 文档详情
高考诗歌鉴赏之形象鉴赏教案.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8
约3万字
约58页
0
53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高考诗歌鉴赏之形象鉴赏教案.docx

高考诗歌鉴赏之形象鉴赏教案.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考诗歌鉴赏之形象鉴赏教案

第一篇:高考诗歌鉴赏之形象鉴赏教案高三研讨课鉴赏古典诗词中的形象教学目标:1、掌握诗歌人物形象分析手法2、能够透过诗歌人物形象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教学重点:1、掌握诗歌人物形象分析手法2、能够透过诗歌人物形象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教学难点:形成对诗歌形象化鉴赏的意识(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真正读懂诗歌)教学工具:黑板多媒体教学过程:1、导语:同学们,诗歌的语言本身具有形象性的特点,比如,想念不直接说,却要用“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来表达,可见中国古代诗人常常通过塑造各式各样的形象来隐藏他们的感情,所以,破解诗歌中的形象往往也是解读诗歌主旨的关键,也就成为了诗歌鉴赏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那么,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诗歌的形象世界,进而走进诗人的真实内心世界。诗歌中的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比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2、PPT幻灯片人物形象包括作者和他人,景物形象在高中我们常称之为意象,这些景物形象经常交织成一个富有感情的画面空间,我们叫它意境。这节课我们集中时间来赏析诗歌形象中人物形象。诗歌篇幅大多非常短小,大家想一下,作者在这么有限的诗歌篇幅中塑造形象的目的是什么?传达思想感情。所以,诗歌形象的鉴赏是由形象分析到主旨的过程。3、PPT幻灯片①今天我们主要集中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点绛唇〃蹴罢秋千(宋〃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一个见到心上人来了很慌张,害羞地逃走,同时又非常想看看心上人的样子,所以还故作聪明地假装嗅青梅,一系列动词,塑造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矜持害羞的闺阁女子,也表现了李清照早年少女情怀中对爱情的追求。由这首诗歌告诉我们人物形象的鉴赏要抓住人物的动作。而且要抓关键的词。描写手法是细节描写。②江雪(唐〃柳宗元)(永贞革新失败,被贬永州)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本诗塑造了一个清高孤傲的形象。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无比空旷荒凉的环境里,那渔翁却不怕天冷雪大,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在这样环境衬托下,形体虽然孤独,但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而执著。这个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由这首诗歌告诉我们人物形象的鉴赏不仅要抓住人物的动作,还要关注人物所处的环境。因为环境往往能起到衬托人物形象或烘托任务心情的作用。环境衬托③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和前两首塑造形象不同的是,这首诗歌塑造的就是作者作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时空背景中,诗人想到的是第四句直接抒发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念这首诗,我们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而在这个图景面前,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直抒胸臆由这首诗歌告诉我们人物形象的鉴赏,除了动作、环境,还要要抓住人物的心理和神态。④《长干曲》(唐〃崔颢)“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这是一首描写船家男女青年初次见面时情景的诗歌。问话直接,而且不待对方回答,自己就连忙自报家门把电话号码和住址给人家了,说明船家女非常直率淳朴。单从她闻乡音而急于“停舟”,说明她离乡背井,水宿风行,孤零无伴,该有些许寂寞。船家女的话为我们勾勒了一个热情直率、聪明伶俐的少女形象。由这首诗歌告诉我们人物形象的鉴赏,除了动作、环境、心理和神态之外,也要抓住语言。而在一篇作品当中,对于人物的描写往往不是单一出现,而常常是在一起相互作用。这些描写中,因为诗歌篇幅短小,所以语言描写相对要少见。当然也离不开表现手法,比如第一首中的动作描写,其实就是细节描写,第二首用了衬托手法,第三首有衬托和直抒胸臆。手法和人物描写手段是融合的。由上面四首诗歌的答题步骤来看,我们一起总结一下分析形象(包括人物和意象)题型的解题步骤提问方法: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提问变体:„形象有什么特点?试对„形象进行分析。请鉴赏„„形象。答题步骤:①概括形象特点②结合诗句分析特点(有手法必须指出手法)③指出这个形象传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010清华自招)寻陆鸿渐不遇(唐〃僧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高考诗歌鉴赏之形象鉴赏教案

文档大小:53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