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故事新编》中历史人物形象流变分析(共5篇).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8
约1.9万字
约32页
0
35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鲁迅《故事新编》中历史人物形象流变分析(共5篇).docx

鲁迅《故事新编》中历史人物形象流变分析(共5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鲁迅《故事新编》中历史人物形象流变分析(共5篇)

第一篇:鲁迅《故事新编》中历史人物形象流变分析鲁迅《故事新编》中历史人物形象流变分析摘要:《故事新编》是鲁迅的最后一本小说集,它的创作时间长达13年,几乎横跨了鲁迅全部的文学生涯。在这本小说集中包含了作者对历史人物认识方式的转变,从“五四”前后塑造的以女娲形象为代表的“超人”式英雄,到“五四”退潮期《奔月》中后羿式的“彷徨”式英雄,直至30年代塑造的《采薇》中伯夷、叔齐一类小人物,其发展过程深刻地揭示了鲁迅对人在历史中地位认识的发展过程,即从开天辟地式的英雄,逐渐向世俗沉落,最终发展为被生活所牵制,充满世俗烟火气的庸人。这一过程也暗示了鲁迅某种世界观的转变。关键词:鲁迅故事新编历史人物补天奔月采薇英雄庸人1935年12月,已经接近写作生涯与个人生命双重终点的鲁迅,完成了他创作时间长达十三年,几乎贯穿其整个文学生涯的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在这部据他自己称为“速写居多”,而“有一点旧书上的痕迹,有时却不过信口开河”的“油滑”之作中[①],鲁迅选取了自女娲补天后几百年发生在华夏土地上的神话传说与历史故事,并借尸还魂,希望以此来表达自己生于当前、处于乱世的种种独特生存境遇与思想感受。这本小说集内涵,从某种程度来说是与鲁迅各个时期的世界观互为映衬的,它用具象的历史图解了作者抽象的哲学思考,在探讨世界的荒诞性的同时,也对人(尤其是文人)及其创造物文化在乱世之中的地位问题有着深入的思考,在辛辣的笔调下透出了哲学思辨的幽深。鲁迅在选择历史神话故事的时候有他自己的取舍标准。宏观上看来《故事新编》仿佛是一部专门探讨中国古代社会思想文化流变的长篇论文,作者以女娲“造人”、“补天”作为开篇,以女娲这一巨人的形象象征新历史纪元的到来;而后的《奔月》、《理水》、《铸剑》分别以后羿、禹和眉间尺的故事作为典型,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蔓延于原始社会的英雄主义情结;小说集最后几篇重写了老子、庄子和墨子等生于封建时代初期思想家的故事,企图通过他们的经历来揭示文化对原始时代野性生存方式的规训以及知识精英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为了达到完整表述古代文化史的目的,《故事新编》中的小说大多数以历史人物为主线生发的。这其中包含着作者的写作策略,即以当时代表性的精神为切入点,将这一精神注入到某一闻名的人物之中,使他成为这一精神的代名词,通过他的遭遇暗示该精神在当时社会生活中的处境与地位。而经过深入观察,我们会发现所谓的当时社会生活,也不过是鲁迅生活的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的缩影,二者在“乱世”的层面上找到了契合点,因此《故事新编》实际上用8篇小说完成了一个大胆的尝试:把原始时代与民国时代对应,将古代精神带入到现代社会,进而探讨这些传统精神在现代语境下的生命力问题。因此整体上小说集的立意就超越了“新编”,而走向了对整个民国“大文化”的思考层面。然而这8篇小说的创作横亘13年,这期间由于种种经历,作者的世界观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小说集在勾勒文化史过程中所持的文化立场,很难达到从一而终。事实上,如果我们纵观整本集子,会发现作者的思想大致以创作时间为界,分为三个阶段,即20年代早期的“补天”阶段,“五四”退潮期的“奔月”阶段,以及30年代的“采薇”阶段。作者在这三个阶段中有着不同的文化立场,而这种立场的变化又是通过对历史人物形象表现出来的,下面本文将分别讨论在这三个阶段的创作中,鲁迅对小说主人公所持的文化态度,进而探讨鲁迅终其一生文化观的转变。一、“补天”时期:“大胆创造”的超人《补天》写作于1922年11月,据鲁迅回忆该小说原先以《不周山》为名收录于小说集《呐喊》,后来由于与成仿吾论争的原因,“《呐喊》印行第二版时,即将这一篇删除”[②]。说到写作动机,“也不过是取了弗罗特(今译弗洛伊德,编者注)说,来解释创造——人和文学的——的缘起”[③]。小说借助中国古典神话传说中女娲造人,补天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巨人化的女娲形象。小说的开篇,她从睡梦中惊醒,感到“从来没有这样的无聊过”,很显然在这里女娲的形象有了作者自况的成分,鲁迅曾以在铁屋子里面“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④]来象征在“五四”浪潮下最先呐喊的先觉者,他们面对着国家物质上,精神上的废墟,感到了无尽的痛苦与寂寥,因此必须发愤图强,创造国家美好的前途。无聊中的女娲便是这样的“创造者”,她“伸手掬起带水的软泥来,同时又揉捏几回”,因此便有了人类的产生,这里的人类是与前代所不同的一种存在,它是经过造物者创造而产生的,寄寓着某种希望,又或者可以理解为是现代思想革命之后由先觉者创造出的新人的象征。女娲的造人活动不曾停止,她“几乎吹完了呼吸,流完了汗”,而“还是照旧的不歇手,不自觉的只是做”,这是多么强大而又富有执着精神的创造者!小说中的女娲形象一方面是作者作为新文化先驱者的自况,另一方面也受到了尼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鲁迅《故事新编》中历史人物形象流变分析(共5篇)

文档大小:35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