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鲁教版 马说 复习教案.docx / 文档详情
鲁教版 马说 复习教案.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8
约2.3万字
约44页
0
39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鲁教版 马说 复习教案.docx

鲁教版马说复习教案.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鲁教版马说复习教案

第一篇:鲁教版马说复习教案鲁教版马说复习教案教学目的1.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了解作者对古代封建统治者压抑摧残人材的愤慨之情。2.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3.体会作者寄托在文中的思想感情,了解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可悲情况。4.了解“说”这种文体的特点,分辨其中的议论和记叙。5.理解“千里马”、“伯乐”、“奴隶人”的深层含义。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2.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第一课时一.导入。通过讲述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导入本课。二.介绍“说”这种文体及讲解题目。所谓“说”,那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是用来陈说观点阐明主张的,其写法灵活,有近于现在的杂文。“说”为“谈谈”之意,“马说”即为“谈谈千里马”。三.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1.韩愈:字退之,河阳人。唐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著有《昌黎先生集》,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引导学生回忆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曾巩、王安石、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2.写作背景:这篇《马说》大约作于韩愈初登仕途,那时的他血气方刚,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他曾三次上书当朝的宰相,要求提拔。但很不幸,他的政见均未被采纳。之后,他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的幕下,始终郁郁不得志。加上当时政治黑暗,奸佞当权,有才干的人不受重用。所以,韩愈大有“伯乐不常有”之叹。3、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四、背诵课文,掌握下列基础知识。1、阅读课下注释,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理解词语意思。①骈()死于槽枥()之间骈死:骈,两马并驾。骈死意为并列而死。②才美不外见()外见:表现出来。③食()之不能尽其材食,同“饲”。2、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祗通只,只能)(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3)食之不能尽其材(食通饲,喂)(材通才,才能)(3)才美不外见(见通现,显露)(4)其真无马邪(邪通耶,吗)3、解释下列一词多义(1)策:策之不以其道(用马鞭子打);执策而临之(马鞭子子)(2)食: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食不饱饱(吃)(3)能: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虽有千里之能(能力)(4)之:骈死于槽枥之间(起调节音节作用,无义);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的标志,可不译);虽有千里之能(的);策之不以其道(代千里马)。(5)而:而伯乐不常有(连词,表转折,但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连词,表方式);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连词,表转折,却);执策而临之(连词,表状态)(6)其:食之不能尽其材(代千里马);策之不以其道(代驱使千里马的方法);其真无马邪(副词,表反问,可译为“难道”);其真不知马也(副词,表推测语气,可译为“恐怕”4、指出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之义(1)策之不以其道(用马鞭子打,名词用如动词)(2)食之不能尽其材(动词使动用法,使„„尽,竭尽。(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数量词作动词,行千里)(4)一食或尽粟一石(形容词作动词,吃尽)5、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1)是马也(古:这;今:判断词)(2)安求能千里也(古:怎么;今:安全,安定,安装)(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古:同样,相等;今:等候)6、文言句式:(1)倒装句: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应为:祗于奴隶人之手辱,状语后置句)B、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句)(2)省略句:A、省代词: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也。(代千里马)。B、省连词:策之(而)不以其道。(却)第二课时一、阅读分层。第一层(第1段)说明伯乐对手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第二层(第2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第三层(第3段)总结全文。表现作者对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愤慨之情。二、问题探究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本文采用什么样的论证方法?答: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比喻论政。)2、《马说》中伯乐、千里马和常马分别喻指什么?答:“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人,“奴隶人”比喻压制、摧残、扼杀人才的当政者。常马比喻普通人。3、找出千里马不幸遭遇的句子?并说明其作用?“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说明千里马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差,揭示封建统治者不重视人才。4、文章连用了十一个“不”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鲁教版 马说 复习教案

文档大小:39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