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鸡毛信 第一篇:鸡毛信鸡毛信的故事大家好!我是三七班的尹威,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鸡毛信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海娃,他十四岁,是龙门村的儿童。一天,海娃的爸爸叫他把一封信马上送到三王庄去,送给指挥部的张连长。海娃一看上面插着三根鸡毛,知道是一封很要紧的信,就敢紧揣好信,赶着羊出发了,刚走出不远就碰到了一队抢粮的鬼子。鬼子越来越近,海娃着急了,把鸡毛信往哪里藏呢?他看着胖乎乎的羊尾巴,有了主意。他把鸡毛信藏在了那只带头老绵羊的尾巴下面。然后把羊鞭甩得响响的,朝着鬼子赶过去。“站住!”鬼子吆喝起来,海娃一点也不怕,他故意歪着脑袋,张大嘴巴,傻愣愣地望着鬼子,鬼子把海娃周身都搜遍了,结果什么也没搜着。鬼子只想早点进山去抢粮,就冲着海娃喊:“滚开!滚开!”海娃赶着羊群,回头就跑。没想到鬼子又追了上来,用枪逼着海娃,要海娃把羊群赶回山里去,海娃没办法,只好跟着走。太阳落山了,鬼子的队伍来到一座小山庄跟前,就在打谷场上宰了几只羊烧羊肉吃。海娃顾不上心疼他的羊,悄悄地把手伸到老绵羊的大尾巴下面一摸,鸡毛信还在!他松了一口气。鬼子吃饱了,一个个摸着肚皮,进屋里睡觉去了。鬼子把海娃拉进屋里,把他挤在尽里头。海娃睡不着,他想:“鬼子明天还要宰羊,要是今晚跑不掉,鸡毛信可就完了。”他不住埋怨自己:“海娃,海娃,你怎么搞的,连一封鸡毛信都不会送啊!„„”忽然听见外面的哨兵吼了一声:“哪一个?”有人回答:“喂牲口的!”哨兵不吭气了。不一会儿,远处传来一阵鸡叫。海娃哪儿还躺得住,他坐起来一看,门口的哨兵正在打瞌睡呢。他就悄悄地站了起来,溜到了村边的路上。“哪一个?”街那头的哨兵吼起来。“喂牲口的!”海娃装着大人的声音回答。那个哨兵就不理会他了。海娃海娃走进牲口圈抱住那只老绵羊,把鸡毛信解下来,揣进口袋里,撒腿就跑。天亮了,海娃跑到山嘴旁边,听见前面有人吼叫。他抬头一看,山梁那头有个鬼子拿着面小白旗,朝着海娃来回摇晃。海娃脱下身上的白布小褂,学着鬼子的样子也来回摇晃。没想到,真混过去了。海娃一口气跑到对面山顶。前面就是三王庄啦。海娃高兴极了。他一屁股坐在山头上,把手伸进口袋一摸,啊!鸡毛信呢?口袋里没有,赶紧脱下小褂子来找,也没有;把身边的石头缝都找遍了,还是没有。海娃马上跑回刚才摇晃褂子的地方,鸡毛信好好地躺在那儿。海娃高兴极了,把信装进口袋,刚想往回跑,又被鬼子抓住了,叫他回去带路。来到三王庄前,鬼子怕踩上地雷,叫海娃前面带路,海娃远远地走在鬼子的前边。树林里岔着两条路,一条小路,一条羊道。他把羊赶上了羊道。鬼子在后面吆喝:“走错了!”海娃放开嗓子说:“没错!我走过的。走吧!”羊道越来越陡,越来越不好走,海娃把鬼子远远落在了后面。鬼子吼起来了:“慢慢的!”海娃装作没听见,拼命往前跑,鬼子开枪了,子弹从海娃的耳边呼啸而过。可是他实在跑不动了。就扑倒在乱草里,放开嗓子喊:“鬼子上来啦!打呀!赶快打呀!”山上响起了一阵又一阵的枪声,海娃听到了,这是自己人的枪声。他的两条腿又来了劲,爬起来拼命向山上扑去。忽然他张开双臂,“哎哟”尖叫一声,晕倒在乱草堆里了。等到海娃睁开眼睛,他看见蹲在他身边的正是张连长,连忙说:“信„„鸡毛信„„”他的伤口疼得厉害,说着又昏迷过去了。海娃又醒过来的时候,张连长笑眯眯地问海娃:“好些吗?还疼吗?”海娃顾不得疼,他问张连长:“这是哪里呀?”张连长哈哈大笑起来,他摸着海娃的脑袋,说:“你忘了吗?昨天你不是送来一封鸡毛信吗?咱们的队伍根据情报,砸了鬼子的炮楼。多亏你这个小八路,小英雄!”他脸红了,连忙问:“缴了枪没有?”张连长说:“缴了一大捆,”海娃高兴地说:“那就给我一支吧!”哈哈哈哈„„房间里响起了爽朗的笑声。我的故事讲完了。谢谢大家!第二篇:鸡毛信一、鸡毛信的含义旧指需要迅速传送的公文、信件,上面插上鸡毛。现存全国唯一的鸡毛信实物,是从河北省元氏县仙翁寨发出的。仙翁寨现分为前仙,后仙两个村。抗日时期,仙翁寨周围地区,共产党,国民党都普遍使用鸡毛信,以致泛滥,个人琐事都使用鸡毛信。元氏县西部太行山区的仙翁寨周围,所使用的鸡毛信,有信封,一律是两根鸡毛,在信封的两角。一般没有邮戳,司令部的有邮戳,为长方形。请老百姓专人投送。二、名词来历鸡毛信源于“羽檄”。“羽檄”:这是古时征调军队的文书,上插鸟羽表示紧急,必须速递。《汉书•高帝纪下》:“吾以羽檄征天下兵。”颜师古注:“檄者,以木简为书,长尺二寸,用征召也。其有急事,则加以鸟羽插之,示速疾也。”“羽檄”又叫做“羽书”:虞羲《咏霍将军北伐》诗:“羽书时断绝。”杜甫《秋兴》诗:“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驰。”到后来有其名而无其实。沈括《梦溪笔谈》:“驿传旧有三等:曰步递、马递、急脚递。急脚递最遽,日行四百里,惟军兴则用之。熙宁中,又有金字牌急脚递,如古之羽檄也。”可知此时已不真用羽毛

黛娥****ak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