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黄山市徽州区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共五则) 第一篇:黄山市徽州区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黄山市徽州区“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2011—2015)根据《徽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年规划纲要》,制定《徽州区“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简称《规划》)。规划主要阐明期间工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及支撑体系和保障措施。规划的制定为徽州区未来五年工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促进徽州区加快实施“工业强区”发展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徽州区政府将通过制定规划,调动全区人民的积极性,确保完成“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目标任务。一、现实基础和时代背景(一)“十一五”期间工业发展状况“十一五”期间,我区工业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优化产业结构为着力点,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扩大对外开放,努力招商引资,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大力推进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进一步增强企业综合实力,使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升、工业园区建设扎实推进。1.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十一五”末,全社会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2.5亿元,同比增长1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57.85亿元,同比增长71.1%,实现工业增加值13.1亿元,同比增长34%;实现利税3亿元,同比增长62%,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达100户;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2.5亿元,技改投入10亿元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256%。2.经济运行质量步入良性循环。我区获得省“专精特新”企业7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户,高新技术企业10户,高新技术产品20个。获中国驰名商标1个,国家免检产品2个,国家级重点新产品3个,省级著名商标7个,省名牌产品10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户,获得各种专利67项。通过ISO9001质量认证企业38户,通过ISO14000环保认证企业5户;获得外贸自营进出口权企业65户。3.园区建设稳步推进。按照“三个集中”的要求,以“园区经济提速增效工程”为抓手,强力推进“一区三园”建设,园区新增开发面积5.43平方公里,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1亿元。工业规模进一步壮大、实力进一步提升,全区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3户,新增税收收入超百万元企业30户。(二)“十一五”期间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十一五”期间我区工业经济规模进一步壮大,基础进一步夯实,在精细化工行业已形成一定的比较优势,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制约我区工业经济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仍需继续完善,经济增长方式依然需要转变。与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扎实推进“工业提升”行动计划存在不小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总量和规模有待进一步做大。2010年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分别占全市总量的14%和15%,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产业结构不优。现有的企业规模较小,缺乏具有较强带动性的大企业和具有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企业。二是招商引资和投资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近年来我区招商引资连创佳绩,但企业规模不大、投资力度不足、科技含量不高、产业关联度不强,对调整经济结构起到的影响不足。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虽呈逐年增长趋势,但其所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比例仍然不大,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不多,工业投资不足问题依然显著。三是人才培育和融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高新技术人才和技术工人严重短缺,致使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劳动密集型企业招工难现象日益严重,对行业的发展已造成了诸多不利影响。大部分企业由于技改、研发等投入致使资金周转不畅,流动资金短缺现象突出,企业融资渠道狭窄,严重影响到企业做强做大的发展步伐。(三)“十二五”期间工业发展环境1.国家政策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国家为巩固经济总体回升向好趋势,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提高我国产业整体竞争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继续推动由出口导向、投资拉动转为内需、消费为主战略的政策,为徽州区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大环境。2.省市政策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沿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的辐射和带动效应促进经济有利增长,全市现代国际旅游城市建设、“三条高铁”和“黄山北站”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徽州区发展创造了历史性机遇。3.自身条件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徽州区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拥有一批特色产业、优势企业和具成长性的新经济增长性企业,增长能力可持续释放,加快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二、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园区拓展为主题,以招商引资为手段,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自主创新为动力,深入实施“工业强区”发展战略,加强优势产业发展,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挥示范区的辐射和带动效应,加快“一区三园”建设,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促进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和信息化体系建设,提高中小企业综合竞争

长春****主a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