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元御脉法临证心得(上)(5篇材料).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8
约5千字
约9页
0
17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黄元御脉法临证心得(上)(5篇材料).docx

黄元御脉法临证心得(上)(5篇材料).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黄元御脉法临证心得(上)(5篇材料)

第一篇:黄元御脉法临证心得(上)黄元御脉法临证心得(上)在学习脉法之前我讲一下我本人学习脉法的过程,希望在座各位老师和同行不要像我这样走了很多弯路,也希望今晚的讲座能够给大家更多的启发,让大家感受到脉诊的乐趣。到目前为止本人也稍稍对脉法有点感觉,在临床上用逐渐以脉诊为主的诊断方式去看病,说实话,让我来讲脉法,这个脉诊本身就很强大,让我有点感到牵强也没有资格讲这么重要的课程,也担心自己的理解偏差把大家领偏了道。我在这也只是开个头,希望大家把自己在临床上对脉的认识,都贡献出来,对我讲这堂课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脉诊是中医望闻问切四诊之一,这也是中医诊断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在现实中,只要你说你是搞中医的,老百姓首先就是问你会摸脉吗?学过中医的人,或者上过临床的人都明白,心中了了指下难明,才是我们大多数学习中医的人对脉法掌握情况的最好的一种描述。在学习脉法的过程中我也曾经请教过很多老师,很多老师都告诉我,在现实中真正能够摸脉的中医人少之又少,很多医生摸脉只是为了做个样子,为了取得老百姓的信任而已。还有老师说脉法并不重要,你看《难经》上讲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对于医生来说,切脉排在四诊之末只是一些皮毛技巧而已。我们要练好的是望诊,闻诊,问诊,不必追求切脉。但是我自己对伤寒论,金匮的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到处都是在讲脉法,说实话实在是看不明白,我想如果脉法都搞不懂,经典的学习估计也是一知半解。灵枢第四篇上讲:见其色,知其病,命曰明;按其脉,知其病,命曰神;问其病,知其处,命曰工。色脉形肉不得相失也。可见脉之重要。但是脉法实在是难学,很长时间对我来说,脉学也成了一种玄学,学懂它成了一种不可奢求的奢侈品。但是我们是中医人,如果不会摸脉,怎么成为地地道道的中医。仲景大师在伤寒论中多次提到“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就特别的强调脉法,脉为先,证其次。我想如果只重视证不重视脉,只重视方证对应。可能只是一种简单的模仿过程。这样不容易对真正的中医的实质更好地掌握。就如同我们练习毛笔字写毛笔字一样。可能中医辨病的方证对应是一种很好的临摹过程。大多数人还是在套方或者合方。但是我们知道真正的书法应该是得于心应于手的,写起字来如行云流水般的自然,那才是真正的书法。中医也一样,不知道脉如何看病呢?问其病知其主,充其量也只是个下工而已。甚至连下工都不如。况且望闻问切四诊。哪一个能自己拿出手来。望什么呀?望完之后有什么用,看看舌苔,阴虚阳虚,脾虚肾虚,可能都是口边词,问什么呀?十问歌问了一遍。也不知道自己开什么方下什么药。阴虚就是盗汗吗?在临床上发现也不是啊!既然如此。我自己就想痛下决心学习好脉法,所以在从事中医看病的过程中,我从未放弃对脉诊的学习。理想可能是美好的但是现实是残酷的,脉法的学习也不知从何下手。就像很多人一样,当学习脉法的时候。也是学习明代《濒湖脉学》、《脉经》、《三指禅》之类的学习,也背了一点,但学了很长时间呢!发现摸脉越摸越没有感觉,同时即使自己能摸到弦脉、浮脉来,也根本不能起到辨病的作用。也指导不了我该如何用药,可以说只要是拿起脉学书就想打瞌睡。在这种痛苦的学习下我也认为脉学可有可无,不必学习它就放弃了。大概2006年的时候,我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听过一堂讲座是湖北王光宇老师的讲座,讲的是如何通过摸脉可以知道现代医学的病,让我很是激动,一摸脉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子宫肌瘤、癌症等等都可以知道都可以摸出来。想一想,如果你能说出一二三,老百姓对你的信任度肯定能骤然增加几分,不要说学习了想想都会让人激动的。于是我就买了现代版的脉学书籍。如陕西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大医脉神》,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王光宇老师的《精准脉诊带教录》。也正如中医书友会刊载的华夏她先生远渡重洋学习飞龙脉法一样,或许自己天生愚钝。看了很长时间,也能够摸出一些失眠、冠心病、高血压之类的病了,但是就是不知道该如何用药,在中医四诊体系中,你摸出的脉他有什么用呢!所以说看来也是心中了了,指下难明呐。脉学的第一阶段就这样失败了。我想也是没有什么结果的。既然脉诊走不通,我就只好还是学习《伤寒论》关注方证对应。也可以算是我们的一条捷径。然而在这个迷茫的时候我深受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老师的影响,在这里我特别感谢黄煌老师。感谢它让我的中医之路延续下去。可以说给我很大的信心。日本汉医大冢敬节认为在《伤寒论》中的脉直接记述了脉状不讲脉名,认为简单实用,后世医家脉名有60多种,重形式不重内容,主张脉学无用论。所以我们中医经方大家黄煌老师提出了体质辩证,提出了方证对应的重要性。提出了腹诊技术,提倡经方的重要性。我想黄煌老师也是东渡日本学习后受大冢敬节汉医的影响吧!我在学习伤寒论过程中也能感受到经方的神秘和美妙,就如同胡希恕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黄元御脉法临证心得(上)(5篇材料)

文档大小:17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