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镇XX村建设新农村的主要做法.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8
约1万字
约18页
0
23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XX镇XX村建设新农村的主要做法.docx

XX镇XX村建设新农村的主要做法.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XX镇XX村建设新农村的主要做法

第一篇:XX镇XX村建设新农村的主要做法XX镇XX村建设新农村的主要做法中共都江堰市XX镇委员会书记XXX都江堰市XX镇人民政府镇长XXXXX村有自然人口2896人,党员78人,外来人口近800余人。村民在企业工厂务工的占55%左右,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只占35%左右,还有小部分从事商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全村现有工业企业30余家,主要集中在钢门窗及机械加工制造产业,年上缴税收达300万元。由于村组集体资产转让和近年项目建设带来的收入较多,XX村现有的村组集体经济实力相对较强,XX村被列为2006年XX镇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现状与思路(一)XX村具备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条件一是交通区位优势。XX村地处场镇,国道317线、成灌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有崇土路、崇天路、崇唐路连接周边乡镇,处在市委市政府规划建设的“三纵”“三横”交通网络的交叉点上,交通及地理位置比较优越。随着岷江3#桥的建成,XX村的交通区位优势将更加突出,人流、物流将会更加畅通。二是初具规模的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以春山外和古堰新村两大花木种植园艺区、黎氏花卉基地为龙头,XX村已形成近400亩左右的花卉苗木规模化种植,特色花木种植初具规模,对农民参与产业化经营具有带动作用。三是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具有300多年历史素有“尚书府邸,西道驿站,长寿村落”之称的官家花园就座落在XX村二组,包括民国水利知事官兴文在内的一批历史文化名人,在提升XX村历史文化品位方面的作用正逐渐显现。四是丰富的机械加工人力资源。XX村作为XX钢门窗产业主要生产区,已有近20年发展历史,村内现有大小钢门窗企业达30余家。加之去年引进的福英、创奇两大机械加工企业也落户于XX村,壮大了XX村机械加工产业基础,从业人员1200余人,聚集了较丰富的机械加工人力资源。(二)XX村新农村建设的不利条件一是能源供应不足且价格较高。XX全镇虽然拥有5座水电站,总装机达1.8万千瓦时,但现行政策严禁自发自供,企业生产用电远高于开发区、蒲阳、石羊等地,且冬春两季供电十分紧张,工业承载能力弱。二是建设用地指标严重短缺。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XX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三是基础设施配套程度低。主要表现在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崇天、崇唐、崇土等主要干道狭窄。(三)思路按照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结合成都市“三个集中”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战略部署,要有效推动XX村工业集中、农业规模化经营、聚居区集中居住,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就必须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三方面齐头并进,联动发展。经过对XX村的区位、交通、环境、人力资源和产业基础等条件反复进行综合分析,我们认为,要成功推进XX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进程,就必须依靠其交通、工业、人力资源等优势,克服不利因素制约,突出特色产业狠抓“三个集中”。由此,我们提出了以“三个集中”(工业集中发展、土地向业主集中、农民向小区集中)强力推进“三化联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因村制宜、凸显优势推进XX村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思路,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做法与成效(一)做大特色产业支撑,实现“生产发展”一是发挥传统特色产业优势,做大做强钢门窗产业。我们在XX村引进了都崇门业、鑫威门业和宏泰门业三大龙头钢门窗企业,并引进大型物流川西物流入驻XX村钢门窗展销市场,以XX村为中心建设钢门窗系列产品集散中心初具雏形。二是利用机械加工资源优势,壮大关联产业发展。引进了福英汽车消声器、创奇半挂车、都江铸造、航兴公司等企业入驻XX镇,带动了机械加工产业,通过产业平台的搭建促进机械加工工业的发展壮大,形成了产业链,为XX村进一步实现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反哺。三是以花卉苗木种植园带动特色农业规模经营。XX村依托现有花卉苗木种植基础,推动二组、六组形成规模化成片种植,带动了60多户村民发展规模化种植业,提高了农田的投入产出比例。(二)突出解决就业,带动村民“生活富裕”建设新农村要实现农民“生活富裕”,农民的就业是关键。XX村依靠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和关联产业,积极拓展现有企业对用工量的需求,充分利用产业“吸纳”来拉动村民就业,有效地解决了城乡就业问题和实现农民身份的转变。通过积极开展用工招聘,有170余农民与企业签定了用工协议,340余名农民已进入企业务工成为产业工人,有230余名农民工进行了就业登记。就业问题的解决带动了村民普遍增收,生活逐渐走向富足,2005年全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提高579元,增长15.3%。一是促进产业发展和农民就业有机结合。通过引进新建和易地扩建鑫威、都崇、福英、创奇等一批特色工业企业,努力拓宽企业用工能力,解决了该村500余名农民成为不出远门的产业工人。二是积极组织村民进行培训“充电”。开展了电焊、机械加工、家政服务、保安等一系列适合农民文化底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XX镇XX村建设新农村的主要做法

文档大小:23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