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修建祠堂捐款倡议书 (精)修建祠堂捐款倡议书在社会发展不断提速的今天,倡议书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倡议书具有响应者不确定性的特征。那么你有了解过倡议书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修建祠堂捐款倡议书,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修建祠堂捐款倡议书1一、事由我大授公宗祠于一九零二年吉日由老前辈经过千辛万苦、费尽了多年心血为后代建立了我们的老宗祠,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但由于经过了数年数月的风霜雪雨洗礼,至今变成了过时的宗祠。二、具体事项二零一二年,经过父老乡亲和叔侄兄弟召开会议,决定重建新宗祠。大家决心已定,会议特作出以下事项:1、新建宗祠范围总面积:大约320平米;2、资金来源问题:按现有人口每人缴纳现金1500元;3、人口变动问题:凭结婚证或行成事实婚姻者按现有人口-交现金;4、凡属增加人口,新宗祠成功做酒日起(晚上12时前)按每人1500元计算(新宗祠未成功时,如有百岁老人临终者可以退回本人现金,也可以转捐款);5、新宗祠成功,未办理成功酒席期间,红、白两喜不能进入新宗祠;6、为了新宗祠扩建需要,占用老宗祠两边的老地基,按照每平米18元计算;7、新宗祠建设如有不缴钱者,经后不论红喜、白喜,不准占用宗祠摆酒宴席;8、如有新宗祠成功以后,要求加入新宗祠者,需要大授公后裔商量决定。以上倡议希各位父老乡亲、叔侄兄弟参照执行,谢谢合作!!李氏宗祠理事会二零xx年六月一日修建祠堂捐款倡议书2尊敬的xxxx:人之有本,木之有根,水之有源,饮水思源。追先贤,念祖徳是我们共同心声。多年来,宗亲族人们清明培修祖坟,为后嗣子孙们留迹,畅谈宗族家史,凝结千载情谊,发杨民族文化,兴旺家族事业。但社会在发展,多处祖坟被规划开发毁于一旦,各姓氏祖坟都在局部诮失,要想长久的祭拜祖先神灵,必须要重建祠堂,把凌氏家族内各家各户的'先辈神灵归于一处祭拜,这样才能达到我族长盛不衰,才能达到子孙孝则祖祠兴,祖祠兴则家族荣。修建祠堂作为凌氏族人祭祖告天,重教训导之基地,力求我族团结和睦,传统与现代文明并举,家庭与民族复兴同行。现经众多凌氏后裔提议,由重建筹备处确定,河间郡敦伦堂渞氏祠堂在怀宁县马庙镇枫林社区双桥村民组,原水竹庵处建立。定于农历二0一一年十一月十二日卯时动工。图纸设计,预算书均由安庆国家二级工程预算,预算结果约为150余万元,现人口集资大约50余万元,尚缺资金100万元左右。为此特向凌氏众位后裔发出倡议,为振兴家族事业,光宗耀祖,希望各位宗亲乡贤,慷慨解囊,踊跃捐款。凡捐款者,将给予各种荣誉以表感谢!捐款5万元以上者,在祠堂内挂高级匾额留念,发高级荣誉证书,下届修谱立传赞记载并公布捐款数字,以留后人敬之,另刻专碑纪念。捐款1万元以上者,在祠堂内挂等级匾额留念,发等级证书,下届修谱立传赞记载并公布捐款数字,刻等级碑纪念。捐款1千元以上者发等级荣誉证书,下届修谱记载并公布捐款数字,刻碑纪念。捐款小额者刻碑记载,下届修谱记载并公布捐款数字。捐款方式:自倡议发出之日起,即请大家踊跃捐款,可交各房负责人收,也可直接交筹备处。由收款人出[凌氏重建祠堂捐款专用据],盖有凌氏宗祠公章有效。昔日祖先创业功劳,今朝后辈建祠徳行高。回报社会,造福子孙后代的时刻到了,我们真诚的倡议,必然会引起热烈的响应,我们认为职位不分高低,能力不分大小,行动不分先后,捐款不分多少,有你的善举,重建工作必然会取得可喜的成绩。祠堂成功也有你的一份功劳,始祖祠堂将会变得更加辉煌。在此对所有热心贡献,慷慨解囊的宗亲致以衷心感谢!倡议人:xxx日期:20xx年xx月xx日修建祠堂捐款倡议书3尊敬的xxx:人之有本,木之有根,水之有源,饮水思源。追先贤,念祖德是我们共同心声。多年来,宗亲族人们清明培修祖坟,为后嗣子孙们留迹,畅谈宗族家史,凝结千载情谊,发杨民族文化,兴旺家族事业。但社会在发展,多处祖坟被规划开发毁于一旦,各姓氏祖坟都在局部消失,要想长久的'祭拜祖先神灵,必须要重建祠堂,把凌氏家族内各家各户的先辈神灵归于一处祭拜,这样才能达到我族长盛不衰,才能达到子孙孝则祖祠兴,祖祠兴则家族荣。修建祠堂作为凌氏族人祭祖告天,重教训导之基地,力求我族团结和睦,传统与现代文明并举,家庭与民族复兴同行。现经众多凌氏后裔提议,由重建筹备处确定,河间郡敦伦堂泊氏祠堂在怀宁县马庙镇枫林社区双桥村民组,原水竹庵处建立。定于农历xxxx年xx月xx日时动工。修建祠堂捐款倡议书4亲爱的各位乡亲、村民、企业家和善心人士:大家好!近年来,随着我们乡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于宗教信仰和文化传承的关注也日益增加。为了更好地满足广大乡亲的信仰需求,同时加强我们村庄的文化底蕴,我们计划修建一座新的祠堂。祠堂是我们乡村宗教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也是乡亲们追忆先祖、祈福和团结一心的地方。然而,现有的'祠堂已经

努力****弘毅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