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现代学徒制微课的计算机专业应用论文 摘要:现代学徒制已经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并积极研究与推行,我国也极力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微课是“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创新教学方式,如何将微课应用于现代学徒制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该文首先阐述了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及特征,然后以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为例介绍了微课制作的方法,最后探究了微课应用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关键词:微课;现代学徒制;计算机教学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以工学结合的特色融入了世界各国的职业教育,逐渐成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我国2014年提出了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推进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推行校企深度融合,联合招生,共同育人,标志着我国正式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微课是“互联网+”时代下,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融合的产物,它促使教学发生了极大的变革。教学生态更加开放和包容,学习更加碎片化和个性化,营造了一种“人人可以学习,处处可以学习,时时可以学习”的新形态。微课的应用使得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如虎添翼,在“工”与“学”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及特征(一)现代学徒制的内涵传统的学徒制是通过师傅带徒弟的形式来传授职业技能,也就是师傅在生产劳动中带着徒弟言传身教。工业革命爆发后,机器化大工业生产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传统学徒制已无法满足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逐渐被职业学校所取代。“二战”后,德国实行“双元制”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取得了世界认可的成功经验。各国纷纷学习并加以改革和创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现代学徒制,实施于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2014年,国务院做出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1],旨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理实一体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完善校企融合的双主体育人机制。(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特征1.“双元”身份。培养对象具有“双元”身份:“学生”与“学徒”。学校与企业积极构建合作平台,实行招生与招工一体化。新生报名注册之前,先由企业负责面试与测试,考核合格后即取得“学徒”的身份,注册学籍后再取得“学生”的身份。体现了“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的人才培养理念。比如,我校2016级计算机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学生,从第三学期起周一至周三是“学生”,在学校正常上课;周四至周六是“学徒”,在IT企业学习与实践。2.“双主体”育人。学校与企业共同组建教学管理委员会,构建教学及监管体系,共同参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过程各个环节的管理。采取“双导师”制度,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渠道来自学校的老师和企业的师傅传授。企业遴选技术精湛、品德高尚的技术人员担任师傅,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师傅进行职业教育教学理念与方法的培训,并颁发聘用证书。师傅依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在生产实践中指导学生学习技能与岗位训练,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真正做到“双主体”育人的培养模式。3.“双元”评价。校企双方构建一个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考核评价体系,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对学生的考核评价[2]。以目标考核与发展性评价为核心,实施过程性考核,结合学生的“工”与“学”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创设成果展示及各项评优活动平台,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和先进事迹;实施发展性学习评价,注重学生成长成才的可持续发展,突出对学生学习品质、职业素养及能力结构的评价。贯通校企的“双元”评价并融入人才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二、基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微课制作(一)微课的特点“互联网+”时代下,微课以其短小精悍的优势融入了课堂教学,成为教学创新的趋势[3]。微课的特点体现在“微”字上,它以微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学内容集中阐明一个小任务或小问题,主题突出,指向明确,是一个简短且完整的教学活动;“短小精悍”,方便使用,时间一般在5—8分钟之间;同时配以微课件、微练习、微点评、微反馈等教学资源,情景真实,资源多样;具有反馈互动的网络小课程。另外,微课还具有开放性与扩充性,以及趣味性与共享性等特点。(二)微课的设计1.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就是要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内容必须恰当、合理、重点难点突出,符合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特点和实际应用。微课在内容选材上还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例如,在设计《计算机硬件组装》课程模块的微课时,我们把内容繁多的项目进行微化处理,分解成CPU的安装、主板的安装等多个任务,然后制作成8个微课,每个微课都有明确的主题和操作步骤,这样便于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理解和掌握。2.学情分析。中职计算机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差,他们往往缺乏抽象思维,对于理性的、抽象的、隐性的知识与技能难于理解和接受。另外,他们多数是

安双****文章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