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生物(人教版)教师用-微专题5 电子传递链、化学渗透假说及逆境胁迫.docx 立即下载
2025-10-09
约1.8万字
约25页
0
1.9M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6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生物(人教版)教师用-微专题5 电子传递链、化学渗透假说及逆境胁迫.docx

2026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生物(人教版)教师用-微专题5电子传递链、化学渗透假说及逆境胁迫.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微专题5电子传递链、化学渗透假说及逆境胁迫
考情速览
热点考情电子传递链2023·山东卷,21;2023·江苏卷,19;2023·重庆卷,19;2023·湖北卷,8;2022·山东卷,16;2022·江苏卷,15;2022·重庆卷,23逆境胁迫与生产实践2024·湖南卷,17;2024·浙江6月选考,13、23;2024·河北卷,19;2024·广东卷,20;2024·湖北卷,21;2024·浙江1月选考,20;2022·山东卷,21;2023·湖南卷,14;2022·浙江1月选考,27热点1电子传递链与化学渗透假说

1.(2021·重庆卷,6)下图为类囊体膜蛋白排列和光反应产物形成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水光解产生的O2若被有氧呼吸利用,最少要穿过4层膜
B.NADP+与电子(e-)和质子(H+)结合形成NADPH
C.产生的ATP可用于暗反应及其他消耗能量的反应
D.电子(e-)的有序传递是完成光能转换的重要环节
答案A
解析O2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产生,在线粒体内膜被利用,故叶绿体产生的O2被线粒体利用至少需要穿过叶绿体的3层膜(包括类囊体膜1层膜和叶绿体的内外膜)和线粒体的2层膜,共5层生物膜,A错误;据图分析,NADP+与e-和H+结合形成NADPH,B正确;根据图中的信息,光反应产生的ATP可用于暗反应、色素合成和核酸代谢等一些消耗能量的反应,C正确;电子传递释放的能量用于H+的逆浓度梯度运输,使类囊体腔内维持高浓度的H+,H+由类囊体腔顺浓度梯度运输至叶绿体基质,驱动ATP的合成,电子的有序传递保证了ATP和NADPH的合成,是完成光能转换的重要环节,D正确。
2.(2021·湖南卷,18)图a为叶绿体的结构示意图,图b为叶绿体中某种生物膜的部分结构及光反应过程的简化示意图。

图a

图b
回答下列问题:
(1)图b表示图a中的________结构,膜上发生的光反应过程将水分解成O2、H+和e-,光能转化成电能,最终转化为________和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若CO2浓度降低,暗反应速率减慢,叶绿体中电子受体NADP+减少,则图b中电子传递速率会________(填“加快”或“减慢”)。
(2)为研究叶绿体的完整性与光反应的关系,研究人员用物理、化学方法制备了4种结构完整性不同的叶绿体,在离体条件下进行实验,用Fecy或DCIP替代
NADP+为电子受体,以相对放氧量表示光反应速率,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注:Fecy具有亲水性,DCIP具有亲脂性。
据此分析:
①叶绿体A和叶绿体B的实验结果表明,叶绿体双层膜对以________(填“Fecy”或“DCIP”)为电子受体的光反应有明显阻碍作用。得出该结论的推理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实验中,光反应速率最高的是叶绿体C,表明在无双层膜阻碍、类囊体又松散的条件下,更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提高光反应速率。
③以DCIP为电子受体进行实验,发现叶绿体A、B、C和D的ATP产生效率的相对值分别为1、0.66、0.58和0.41。结合图b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类囊体膜NADPH减慢
(2)①Fecy实验一中叶绿体B的双层膜局部受损后,以Fecy为电子受体时的放氧量明显大于双层膜完整时,实验二中叶绿体B双层膜局部受损时,以DCIP为电子受体时的放氧量与双层膜完整时无明显差异②类囊体膜上的色素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③膜结构破坏得越严重,H+在膜两侧的浓度差越小,ATP的产生效率就越低
解析(1)题图b显示的是光反应的过程,光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的薄膜,由此可推测题图b是题图a中的类囊体膜。由题图可知,电能最终转化为NADPH和ATP中活跃的化学能。CO2浓度降低,暗反应速率减慢,进而使光反应速率减慢,所以推测题图b电子传递速率会减慢。(2)①叶绿体的双层膜受损后,以Fecy为电子受体时的放氧量增加的比例比以DCIP为电子受体时的放氧量增加的比值大,所以叶绿体双层膜对Fecy为电子受体的光反应的阻碍作用更明显。②双层膜瓦解、类囊体松散但未断裂的条件下,更有利于类囊体膜上的色素吸收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2026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生物(人教版)教师用-微专题5 电子传递链、化学渗透假说及逆境胁迫

文档大小:1.9M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