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浙江温州龙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招聘编外人员3人历年高频难、易点(公共基础测验共200题含答案解析)模拟试卷.docx
立即下载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4年浙江温州龙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招聘编外人员3人历年高频难、易点(公共基础测验共200题含答案解析)模拟试卷 每套试卷共200题,答案解析在题目后面 题型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合计统分人得分 一、单选题(共124题) 1、领导的本质是()。 A:激励 B:影响力 C:权利 D:协调人际关系 正确答案选项:B 解析:此题旨在探究管理学的根本原则。领导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现象,它具有一定的特征和功能。 领导的实质在于其能够施加影响力。在管理中,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人-机”关系。现代管理者视领导为一门艺术,通过施加影响于人们,促使其自发、热情地致力于实现组织或群体的目标。在人类社会中,领导者和被领导者都有自己的个性心理特征,他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心理差异,这种个体差异直接关系到工作效能的高低以及工作效率的优劣。由于 的存在,故本题选择B。 2、内容重要并紧急需要打破常规优先传递处理的文件,叫作()。 A:加急件 B:急件 C:绝密件 D:特急件 正确答案选项:A 解析:此题旨在考察公文格式的适用性。自2012年7月1日起实施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条例》第九条规定了公文的紧急程度,即必须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送达和办理。对于“加急件”应在文种栏中标明“加急”字样,同时注明“一般情况下不作为紧急通知使用”。根据紧急情况的紧急程度,紧急公文应分别注明“紧急程度”和“紧急程度”,而电报则应分别注明“紧急程度”、“紧急程度”、“紧急程度”和“紧急程度”。不符合规范者属于误用。对于 A项而言,“加急”所指的是那些内容至关重要且紧急的公文,需要打破常规工作流程,优先传递处理。在实际应用中,“加急”与“急件”有区别,应区分开来使用。符合题意的要求。它包括时间紧迫、情况特殊等原因造成的需要迅速办理或发布的公文。 B项错误中的“急件”为一个总的词。《党政机关公文处理条例》自2012年7月1日起生效,但并未对“紧急情况”做出明确规定。在具体应用中,“急件”可以有多种含义。排除不符合题意的情况。“保密”是指该公文在规定范围内不得对外公开。在涉及涉密公文的情况下,其密级被划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绝密”、“机密”和“秘密”,这是由于C项错误所导致的。“保密”公文则是指对国家秘密有特殊保护作用的公文。所谓“绝密”公文,指的是那些涉及到国家机密的极为重要或至关重要的文件。在保密级别中属于“机密”等级,但其具体表现形式与一般意义上的泄密有很大不同,必须加以区别。排除不符合题意的情况。违反上述要求而造成的后果,属于故意或重大过失行为。在D项错误中,“特急”指的是那些内容至关重要且非常紧急,已经接近规定的办结时限,因此需要特别优先传递和处理的公文。“紧急”是指有特殊情况或需要立即办理,必须尽快解决的公文。排除不符合题意的情况。因时间紧迫,需要在最短时间内作出决定或做出决策的一类公文。由于 的存在,故本题选择A。 3、“养兵千日,用在一时”是指使用人才应遵循()的原则。 A:合理流动,适才适用 B:合理搭配,整体效能 C:重视培养,用养结合 D:量才用人,取能相称 正确答案选项:C 解析:此题旨在探究管理学的根本原则。“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是人才学原理中最基本的原则,也是人事管理的最高准则。在人力资源的流动中,采用“合理流动,适才适用”的策略,可以优化人才配置,实现适才适用,从而提升组织效益。“养兵千日,用在一刻”违背了人才学中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理论,不能充分发挥人的作用,也不符合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规律。"养兵千日,用于一时"并不反映这一原则。“养兵千日,用在一炉”不符合人才学理论,也不能充分发挥人才的潜能和作用。 B项错误,所谓“合理搭配,整体效能”,指的是将各类人才按照实际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组合,以形成最佳的群体结构,从而发挥最大的整体效益。“养兵”和“用兵千日,用在一度”是指把培养人才作为首要问题来抓,“养兵”就是要在短时间内大量培训各类专业人才。"养兵千日,用于一时"并不反映这一原则。“养兵千日,用养结合,以养为主”也没有体现此原则,只是强调在培养中注意对其进行必要的教育和训练。在C项中,正确的“重视培养,用养结合”所体现的是对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即将人才的使用与培养紧密结合,而“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则突显了对培养、养用结合的高度重视。“量才用人”和“取能相配”都是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人尽其才,“养兵千日方能事其半”也是同样道理。在招聘过程中,"量才用人,取能相称"这一原则指的是根据个人的实际需求和价值,将人才分配到与其能力相匹配的职位上。本试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养兵千日,用于一时"并不反映这一原则。“量才用才、取能相配”是指在使用人才时
lj****88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
最新上传
2025年法律职业资格之法律职业客观题(黄金题型).docx
2025年法律职业资格之法律职业客观题(预热题).docx
2025年法律职业资格之法律职业客观题(重点).docx
2025年法律职业资格之法律职业客观题(达标题).docx
2025年法律职业资格之法律职业客观题(轻巧夺冠).docx
2025年法律职业资格之法律职业客观题(能力提升).docx
2025年法律职业资格之法律职业客观题(考试直接用).docx
2025年法律职业资格之法律职业客观题(考点精练).docx
2025年法律职业资格之法律职业客观题(考点梳理).docx
2025年法律职业资格之法律职业客观题(考点提分).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