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模板一、明清经济的发展1、从国外引进的农产品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2、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3、丝织业的发展(1)丝织业中心:苏州、南京(2)丝织业的规模:南京的丝织业到清代已拥有三万多台织机。4、制瓷业中心:景德镇5、商品经济空前活跃(1)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北京、南京(2)明清的商人以山西的晋商和皖南的徽商最为。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最早出现在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他们之间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三、“闭关锁国”的政策1、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1)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为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2)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3)为抵制国家的领土主权受西方殖民者的侵犯(4)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2、“闭关锁国”的措施:(1)清初的禁海政策: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贸易。(2)清朝统一后的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前阶段: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后阶段:只开广州作为对外通商口岸,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3、“闭关锁国”的影响(1)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2)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3)限制中外文化交流,妨碍了中国掌握世界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使中国落伍了。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知识点一:隋朝的建立与统一1.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杨坚(隋文帝);都城:长安2.统一时间:589年;统一标志:隋灭陈;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3.灭亡原因:隋炀帝残暴统治(好大喜功,不恤民力,纵情享乐,奢侈无度);时间:618年;事件:隋炀帝在江都被杀.知识点二:隋文帝统治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作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国力强盛.知识点三:隋朝大运河修建者:隋炀帝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各段名称: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重要城市:涿郡(北),洛阳(中心),余杭(南)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知识点四:科举考试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进士科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意义: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利,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知识点一:遣唐使:1.背景: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跟随使节来华的,还有很多的留学生和留学僧等.2.规模:日本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达到500多人.3.影响: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的影响。知识点二:鉴真东渡:1.评价:鉴真是唐朝和日本文化交流中影响的人物。2.六次东渡:鉴真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前五次都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辛劳过度而双目失明.但鉴真仍矢志不渝,继续进行第六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3.鉴真的贡献: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知识点三:唐与新罗的关系1.新罗强盛后,派遣世界和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2.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3.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引进中医,天文,历算等.4.朝鲜音乐也传入唐朝.

邻家****mk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
最新上传
浙江省宁波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汤成难《漂浮于万有引力中的房屋》阅读答案.docx
四川省达州市普通高中2025届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吕梁市2025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2025年届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冲刺卷)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
全国各地市语文中考真题名著阅读分类汇编.docx
七年级历史下册易混易错84条.docx
湖北省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黑龙江省大庆市2025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