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专题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及其组成要素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自然带自然带的形成及分布规律世界主要自然带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基础知识】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自然地理环境及其组成要素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岩石、土壤、水、大气和生物等要素组成的。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并不断地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推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发展变化。(2)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2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是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来进行的。(1)水循环①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②环节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③物质循环简图④能量交换太阳能(蒸发、水汽输送)、重力能(降水、径流)。⑤意义A使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B缓解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C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2)生物循环①概念有机质的合成和分解过程。②环节吸收作用、光合作用、分解作用。③物质循环简图④能量交换⑤意义A促进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的迁移、能量的流动和转化。B联系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3)岩石圈物质循环①概念从岩浆到各类岩石,再到新岩浆的产生过程。②环节冷却凝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变质、重融再生。③物质循环简图④能量交换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重力能。⑤意义A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B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各种自然景观。C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能量传输。3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1)生产功能①概念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的合成有机物的能力。②性质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2)平衡功能①概念指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②性质是各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的功能。(二)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1)含义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2)意义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重要表现形式。2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1)含义某一自然地理要素受到外界的干扰而变化,也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2)意义告诫人们在生产和生活实践时要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指地球表层各地区存在一定的差异。(二)自然带1自然带的形成陆地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互不相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不同的气候类型,又形成与之相对应的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相应的气候、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2世界陆地自然带和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对应图世界陆地自然带和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对应图(三)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地带性分异规律(1)由赤道到两级的地域分异规律①影响因素主导因素是热量(太阳辐射)。②分布特征沿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③典型分布地区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①影响因素主导因素是水分。②分布特征在平行于海岸方向上延伸、垂直于海岸方向上更替。③典型分布地区北半球中纬度地区。(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①影响因素水热条件的变化。②分布特征在大致沿等高线的方向上延伸、从山麓到山顶的方向上更替。③典型分布地区低纬度海拔较高的地区。2非地带性分异规律(1)含义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的影响,使陆地自然带分布不具备地带性规律或使陆地自然带地带性分布规律表现得不很完整或不很鲜明。(2)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的主要表现①地带性自然带缺失A举例南半球无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B影响因素海陆分布。②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受到约束A举例南北美洲西部各自然带沿海岸狭长延伸。B影响因素地形。③自然地理现象的斑状分布A举例荒漠中的绿洲。B影响因素水分条件的改变。④大陆东西两侧自然带分布纬度位置的差异A举例亚欧大陆亚寒带针叶林带在大陆西岸分布纬度高、在大陆东岸

一只****爱敏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
最新上传
浙江省宁波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汤成难《漂浮于万有引力中的房屋》阅读答案.docx
四川省达州市普通高中2025届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吕梁市2025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2025年届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冲刺卷)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
全国各地市语文中考真题名著阅读分类汇编.docx
七年级历史下册易混易错84条.docx
湖北省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黑龙江省大庆市2025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