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中语文中常见的逻辑错误类型谬误类型一:歪曲观点把对方的观点A歪曲成观点B,然后攻击观点B。这类谬误有一种形象的称号叫作“稻草人”其论证的过程就好像制造出一个精草人,然后再把这个稻草人击倒。不敢想象爱因斯坦等先贤没有批判性思维”爱因斯坦何止有批判性思维?他还有创新性思维、科学思维、逻辑思维、数学思维.为什么仅仅拿批判性思维说事?,质问者一上来就问:“爱因斯坦何止有批判性思维?”似乎对方的意思是“爱因斯坦只有批判性思维”,但说话人的意思分明是“爱因斯坦有批判性思维”。“S有P”-点儿不排斥S还可以有M、N、Q等等。质问者列出的种种思维根本不能构成对这一判断的反驳:但如果把原意歪曲成“爱因斯坦只有批判性思维”,情况就不一样了,随后列出的每一种思维都构成了“有力反驳”。可以看出,歪曲对方观点的一一个狡猾的做法是不完全改变对方观点的内容,而是将对方观点夸大其词,加深(或减少)程度,放大(或缩小)后果,扩大(或窄化)范围。再如:小明说国家应该投入更多的预算来发展教育行业,小红回复到:“想不到你这么不爱国,居然想减少国防开支,让外国列强有机可乘。”小红就犯了稻草人谬误。谬误类型二:偷换论题所谓偷换论题,就是把讨论的焦点转移到另一-个话题,从而逃避质疑或攻击。“怎么这么迟回家?“怎么老挑我毛病?问话人发起的话题是“迟到的原因”,答话人并未正面回答,反而发起了另-个话题“为什么老是挑毛病”。如果两人就此开始讨论问话人是不是喜欢挑毛病、挑的是不是毛病、为什么要挑毛病等问题,答话人的目的就基本达到了。歪曲观点和偷换论题都违反了同-一律。歪曲观点往往是放大或者缩小对方观点;偷换论题则更多是发起一个不同的但更能吸引人们注意力的话题。谬误类型三:假二择一明明存在多种可能性,却说成只有两种可能,迫使对方作出自己所希望的选择,这叫作“假二择一”,也可以称作“虚假两难”20世纪,美国一些人为反对另此不支持越南战争的人而张贴了这样的标语:美国:热爱它,要么离开它。首先,这种把爱国和支持越战拥绑起来的做法是一种道德绑架。其次,除了支持越战和离开美国,人们还可以有多种选择,说话人却只给出这两种选择,目的是迫使那些不想离开美国的人支持越战。“热爱它,要么离开它”的完整表述其实是:要么留在美国支持越战,婴么离开美国不支持越战。但实际上,是否留在美国和是否支持越战,组合起来应有四种可能性,列出表格,看即知:留在美国:①留在美国且支持越战;②留在美国但不支持越战离开美国:③离开美国但支持越战;④离开美国且不支持越战也就是说,这个标语屏蔽了②③,只给出了①④,目的在①。谬误类型四:模棱两可在同一思维过程或表述中,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如果同时肯定或否定,就犯了“两可”或“两不可”的错误,可以简称为“模棱两可”。看下面两个案例。我们处在奔向理想的不可逆转的潮流中——但这可能会改变。先说“不可逆转”,又说“可能改变”。这是自相矛盾。这篇文章的观点不能说是全面的,也不能说不全面。任何一个观点要么是全面的,要么不是全面的,两者必居其一,不能一起否定。谬误类型五:不当预设在问题中隐藏着一个前提,对方的回答无论肯定还是否定,都意味着承认这个前提。而这个前提很可能是虚假的。这种错误叫作“不当预设”以下是古希腊著名悲剧《俄狄浦斯王》中俄狄浦斯的一段台词:你(克瑞翁)这人,你来干什么?你的脸皮这样厚?你分明是想谋害我,夺取我的王位,还有脸来我家吗?喂,当着众神,你说吧:你是不是把我看成了懦夫和傻子,才打算这样干?你狡猾地向我爬过来,你以为我不会发觉你的诡计,发觉了也不能提防吗?你的企图岂不是太愚蠢吗?俄狄浦斯问了一连串问题,克瑞翁都无法回答,因为他无论是答“是”还是答“否”,都等于承认了篡夺王位的意图。不当预设在生活很常见。谬误类型六:以偏概全不完全归纳推理是一种或然性推理一前提真不能保证结论真,尤其是在考察的数量比较少、样本不具有代表性的情况下,极容易犯轻率归纳的错误。盘点盖茨、乔布斯、戴尔、扎克伯格等世界级富豪,辍学是他们走向成功的关键一步,这让人不得不思考正规的国民教育对创业者是否真的必要。这段话,虽然采用了委婉的说法,但其希望人们得出的结论其实是“国民教育对创业者并不真的必要”。支撑这个结论的依据是什么?是部分世界级富豪的辍学经历。然而,盖茨、乔布斯、戴尔、扎克伯格,即使这个名单再增加千百倍,也只是全世界创业者中很少的一一部分,而大学教育也只是国民教育的一部分。说话者用少部分大学或预科辍学的例子质疑整个国民教育对所有创业者的必要性,是不妥当的。谬误类型七:不当类比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某些属性相似或相同,进而推出它们的另一属性也相似或相同的推理。基本形式是:A具有c属性和d属性B具有c属性B也具有d属性若将两类没有可比性,“假相似”的对象进行比对,进而得出结
Ta的资源

13****13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
最新上传
浙江省宁波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汤成难《漂浮于万有引力中的房屋》阅读答案.docx
四川省达州市普通高中2025届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吕梁市2025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2025年届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冲刺卷)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
全国各地市语文中考真题名著阅读分类汇编.docx
七年级历史下册易混易错84条.docx
湖北省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黑龙江省大庆市2025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