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关于语文核心素养的理性思考2022年4月,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方案与各学科课程标准颁布并施行,标志着我国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指向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拉开了序幕。就语文课程标准而言,其中鲜明地提出了“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简称“语文核心素养”)。本人将结合课程标准的相关阐述,就若干问题谈谈自身的学习体会,以就教于各位教师和同行专家。01语文核心素养是一个整体,而不是若干方面的简单叠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那么,我们如何理解“综合体现”呢?实际上,新课标给出了一定的解释,这也是本次新课标文本的一大特色或亮点。相较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课标”),新课标对于一些重要概念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解读和阐释,以帮助广大教师准确地理解与把握,甚至在“教学提示”中予以更为详细的“实际操作”的指导,因此更具有实践性、操作性。对于“综合体现”,新课标首先提出,“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接着,对语言运用与其余三个素养的相互关系给予了简要说明;最后,得出结论——“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结合课标本身的阐释与说明,我认为,语文核心素养是一个整体,可以有以下几点补充说明。首先,语言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与关键。所谓“基础”就是前提条件,如果没有语言运用,文化自信、审美创造或思维能力都将无所依托,失去根基,变成空中楼阁。所以,语言运用是基础,是关键能力,这一点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新课标在对核心素养做界定时,实际上已经确立了语言运用的基础与关键性地位。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另外,如果没有语言运用,也就是没有一定的语文实践活动,尤其是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主要在真实复杂的实际生活情境中)的运用,语文课就不成其为“语文课”——因为语言运用是语文课程的标志性特征,是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征。失去了语言运用,统编语文教材中大量的革命题材的课文教学,就有可能变成“品德课(思想政治课)”。当然,仅有语言运用,也不能构成完整的核心素养,有可能变成机械操练与鹦鹉学舌。因此,还需要与其他三大素养关联起来进行思考与运作。其中,“文化自信”最为重要,因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是所有课程尤其是语文课程的主要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自信是最重要的价值取向,类似“正确的价值观”,它是涵育家国情怀、培育现代中国人的关键所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灵魂。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思维能力”也是一种关键能力,它必须以语言运用作为基础,反过来又能提升语言运用或语言实践的水平与品质,正如新课标所说,“语言发展的过程也是思维发展的过程,二者相互促进”。从某种意义上讲,思维能力是语言运用作用于文化自信、审美创造的“中介”,特别是理性思维能力,对于文化自信、不迷信盲从,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形象思维能力,则是审美创造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核心素养中的“审美创造”是语文素养的必备品格,是语文学习的必要组成部分。因为语文学习时,学生直面的是语言文字及其构成的作品,主要是感受、理解、欣赏乃至评价语言文字及其作品,而这一活动不可能不伴随情感,也不可能不伴随审美活动。现行的统编语文教材中含有大量的“审美因素”。语文教育或教学就是要充分挖掘这些审美因素,让学生浸润其中,入其境,体其味,动其情,熏陶感染,有所收益。总之,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构成了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整体,每一个方面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为了言说或分析方便,我们只能将其一个一个地从整体中抽离出来进行分别阐述,各元素看似孤立,实则不然。当我们在一定的语境当中学习或理解其中某一个素养时,一定要关联其他的几个素养,也就是一定要将其放置在整体中予以学习,否则,就变成割裂、机械的训练了。02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有着各自不可替代的功能新课标确定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仅此而言就足以表明,这四个方面各有特定内涵与不可替代的价值与功能。(一)关于“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近年来语文研究与实践的重要成果,也呼应了时代的召唤。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关于文化自信,目前学术界引用最多的、较为认可的界定是:“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而新课标给出的界定是“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
Ta的资源

13****13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
最新上传
浙江省宁波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汤成难《漂浮于万有引力中的房屋》阅读答案.docx
四川省达州市普通高中2025届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吕梁市2025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2025年届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冲刺卷)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
全国各地市语文中考真题名著阅读分类汇编.docx
七年级历史下册易混易错84条.docx
湖北省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黑龙江省大庆市2025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