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知识速记手册(11-20课).docx 立即下载
2024-01-05
约5.5千字
约13页
0
18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知识速记手册(11-20课).docx

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知识速记手册(11-20课).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22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知识速记手册(11-20课)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一、西汉的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一、汉初恢复和发展经济的措施——休养生息政策1.汉初的经济形势:经济萧条,国家贫困(主要是秦的暴政和秦末长期战乱造成的)。2.汉初统治面临的首要问题: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3.主要政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指导思想是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1)背景/原因:①为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目的);②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2)汉高祖实行的主要措施:①“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返乡务农,释放奴婢为平民(增加劳动力);②鼓励人民农业生产;③轻徭薄赋(减轻农民的负担)。(3)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的主要措施(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①重视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②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③“以德化民”,废除严刑峻法;④提倡勤俭治国;4.作用(影响):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到文景时期,政治清平,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大大增强,国家府库充盈。这一时期在历史上被称为“文景之治”。★“文景之治”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个“治世”,出现原因是汉文帝、汉景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重视农业生产,重视“以德化民”,提倡勤俭治国等。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一、政治上:“推恩令”的实施1、原因:(1)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公开反抗朝廷(王国问题);(2)地方上的豪强地主与官府分庭抗礼。这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2、措施: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后又削爵、夺地甚至除国。3、影响(作用):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控制。二、思想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原因:西汉初,诸子百家思想横流,不利于统治。2、措施:(1)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确立为正统思想,;(2)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3、影响:促进了思想上的统一,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三、经济上:盐铁专卖1、目的: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2、措施:(1)国家统一铸造五铢钱;(2)实行盐铁官营专卖;(3)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4、影响: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四、军事上:北击匈奴,巩固边疆。(卫青、霍去病前119年漠北战役是对抗匈奴的高潮)★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作用——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第13课东汉的兴亡一、光武中兴1、西汉灭亡: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2、东汉建立:刘秀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3、光武中兴:(1)采取的措施: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2)影响: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东汉后期政治特点)1、东汉后期以后,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2、影响/危害:导致政治腐朽不堪;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使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三、黄巾起义1、原因:(1)(根本原因)东汉后期的朝政腐败,时局动荡不安;(2)(直接原因)大批贫民流离失所,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反抗情绪在民间蔓延。(3)创立太平道教的张角,势力壮大起来。2、概况:184年,张角等领导的起义爆发,历时9个月最后被镇压。(特点:有组织、有准备)。3、评价(影响):这次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东汉统治,使其一蹶不振(加速了东汉政权的衰亡)。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一、张骞通西域(汉武帝派遣)1、西域的地理位置: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2、概况:第一次第二次时间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访问乌孙等西域各国,建立友好关系。结果了解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3、影响:①加强了内地与西域的联系;②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③促进了西域都护的设置。二、丝绸之路1、陆上丝绸之路(1)背景:张骞通西域以后,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2)起点走向:从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今新疆地区)运往中亚、西亚,最远到达欧洲;(3)影响(评价):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2.海上丝绸之路(1)汉武帝大力开辟海上交通,汉朝先后开辟多条海上航线;(2)最重要: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再转运到欧洲。三、对西域的管理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知识速记手册(11-20课)

文档大小:18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