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docx / 文档详情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docx 立即下载
2023-03-06
约4.2千字
约11页
0
17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docx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一、慕尼黑阴谋1.内容:签订《慕尼黑协定》(1938年9月)2.目的:祸水东引,把德国侵略矛头引向苏联3.实质:纵容侵略,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4.影响: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5.启示:对待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不能姑息养奸,要坚决斗争。反对绥靖政策,制止争霸的局部侵略战争,是清除大战隐患的重要举措。二、第二次世界大战1.全面爆发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2.规模扩大的标志: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3.进一步扩大的标志: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2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1.标志: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签署。2.意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3.启示: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为了共同的利益可以走向联合。二、雅尔塔会议1.召开时间:1945年2月2.目的: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3.与会首脑:美国罗斯福、英国丘吉尔、苏联斯大林。4.内容:(1)打败德国后,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2)决定成立联合国(3)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对日作战。5.影响:为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三、二战的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四、二战的胜利1.欧洲第二战场开辟: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6日),使法西斯德国东西两面受敌。2.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1945年5月8日,标志二战在欧洲结束。3.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标志二战结束。4.胜利的原因: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全世界人民协同作战,相互支持,共同对付法西斯。5.二战性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五、二战的影响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2.影响:(1)它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的财产被毁。(2)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六、二战的启迪1.和平来之不易,悲剧不能重演。2.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3.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迎接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共处;人类命运休戚相关,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3第8课美国经济的发展一、发展概况二、启示:1.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是资本主义自我调节与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是美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根本原因。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实力对于一个国家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我国的经济建设在产业结构上应该注意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合理配置;在空间布局上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开发的力度。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4第9课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一、欧洲的联合1.战后经济发展(50-70年代)(1)原因:外因:美国大力援助。内因:发挥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采用最先进科技成果和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2)表现:持续繁荣。2.欧共体的成立(1)时间:20世纪60年代(2)作用:对成员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3.欧盟的成立(1)时间:1993年(2)单一货币——欧元(3)性质:区域性的经济政治组织。(4)地位: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至2007年,已有27个成员国)(5)影响:各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欧洲经济发展。对美国的霸权主义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二、日本的崛起1.原因:(1)美国进行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2)美国扶持日本;(3)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4)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2.表现: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3.影响:随着经济发展,国际地位加强,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欲望也开始膨胀。4.1974-1975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使日本经济发展速度一度减缓。5.80年代中期以后促进日本经济发展原因:实行“科技立国”的政策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5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一、赫鲁晓夫改革1.时间:1953--1964年。2.内容: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弊端,进行政治、经济改革。3.评价: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二、戈尔巴乔夫改革1.时间:1985年2.前期重点:经济改革,没取得成效。3.后期重点:政治改革。4.影响:苏联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一党制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最终导致苏联解体。三、苏联解体(1991年底)1.原因:(1)根本原因:长期以来极端僵化的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

文档大小:17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