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考历史理论知识的掌握方法一、学会整合知识点高中历史的知识点多且杂,为了让自己的复习更加有效率,考生就要学会整合知识点。考生可以按照历史发展的阶段来整合各章的知识点,把相关的那些零散的内容整合到一起。例如以古代史第一单元的先秦为例,主要包括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这几个阶段,考生就可以以历史发展的时间段来整合知识点,当然整合的时候可以分经济、文化、政治、民族关系这四大类。分类整合知识点会梳理的更清楚。二、不要看太多课外书高中历史考生最好的复习资料就是教材,考生把教材吃透了,那分数绝对不会低,根本用不着去看课外书。但有些考生偏偏买了很多的课外书,原因是怕自己错过了重要的知识点。可是盲目的看课外书,考生要记的东西只会越多越杂,从而导致考生漏掉了重点,降低了复习的效率。因而,考生只要把教材吃透即可。三、要建立知识框架体系高中历史的复习,第一轮主要目标是掌握基本知识,而到了后期复习的过程中,考生就要慢慢的建立知识的框架体系,将抽象的知识立体化。毕竟高中历史的教材采用的是专题式或者是叙事的方式,而并不是按照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的方式。所以,如果考生不建立知识框架体系,那就会造成知识点记忆紊乱,。因而,平时考生就要花时间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四、记知识点需要讲究方法高中历史的理论知识很多考生都是死记硬背的,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记忆方法。虽然说死记硬背也有效果,但效果不高,考生还是要讲究方法。考生可以试一下感官协调这个方法,就是把自己多种感官协调起来,记知识点的时候,除了用眼睛看、用脑想以外,考生还可以多动口,多动手,来增强自己记忆的效果。高考历史答题技巧的整理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技巧历史材料解析题的种类很多,从材料构成、设问、解答方式等角度,可分为背景原因类、比较异同类、史学观点评述评价类、信息分类型材料解析题,其解答的基本思路是读题、审题、明确题型和试题主题→阅读材料,给材料分层,找到关键信息→概括材料→知识迁移、嫁接、转换→组织答案。一般说来,材料解析题的答案主要有三种来源:一是来源于材料的答案,指从指定的材料中概括、归纳或摘录的答案;二是来源于教材的答案,也就是出自教材的原话、某种观点、认识、看法等;三是来源于自己组织的答案,也就是根据材料有效信息和相关历史知识自己归纳的答案,不过注意这类答案不能违背历史事实。在组织答案的时候要注意,答案要做到要点化、系统化:要点化是根据设问分成要点组织答案,系统化是指从多个角度和多个层次来考虑问题,尽量做到答案的系统化,避免重复或者遗漏现象的发生。语言要做到简单化、专业化:简单化是指高度概括、语言精练;专业化是指组织答案时,要尽可能用历史学科语言组织答案。书写要做到段落化、序号化、条理化。历史分析“公式”答题模式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4.原因深度:→直接→主要→根本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⑵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⑶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5.矛盾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历史主观题答题思路1.答题的文字表达方式基本方法:①文字表达一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②文句通顺、平实、语言准确;③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序号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2.问答题的答题方法基本方法:解答开放性问答题必须明确:重要的不是持何种观点,而是能有理有据的论证自己的观点,即论证是否符合逻辑,是否严密,材料与观点是否统一,理由是否充足。因此,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确定观点。其次,要通过对史实的概括提炼,来充分支持观点,尽量少漏观点支持点。第三,要做到史论结合,有论有据。第四,论述要全面,如该题在肯定积极作用的同时,要指出消极作用,切忌绝对化。3.

书生****aa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
最新上传
浙江省宁波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汤成难《漂浮于万有引力中的房屋》阅读答案.docx
四川省达州市普通高中2025届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吕梁市2025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2025年届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冲刺卷)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
全国各地市语文中考真题名著阅读分类汇编.docx
七年级历史下册易混易错84条.docx
湖北省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黑龙江省大庆市2025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