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先秦儒家的刑治思想(一)孔子的齐之以刑孔子讲过:“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75]尽管从治理的效果来说孔子更看重德礼之治,可他毕竟确认了政刑之治能够使民众免于惩罚的事实。1、刑罚必中。孔子强调为政必须正名,这是因为“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76]诚然,孔子把正名和礼乐置于优先位置,刑罚只不过起到中介功能,但是,他终归建构了名正言顺→事成→礼乐兴→刑罚中的政治秩序,且指明了刑罚得当对于百姓行为的调控作用。2、听讼犹人。孔子说:“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77]自古以来,违法必讼是解决矛盾的重要手段,正因如此,孔子认为自己审判案件时和别人一样秉公执法;但是,社会纠纷有时也可以采用调解的方式,不一定诉诸法律;而且,刑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无讼,为了使诉讼不至发生;当然,最理想的状态是根本没有纠纷,从而没有诉讼,这正是孔子所期望的。中国古代社会,流传着“讼,终凶”“讼不可妄兴”“厌讼”“贱讼”“健讼者必凶”等非讼、无讼理念,尧舜之世被称赞为一个无讼的世界,大舜也被誉为息讼止争的能手。不管怎样,“听讼,吾犹人”表明孔子并不排斥刑法。3、宽猛相济。据《左传•昭公二十年》载,孔子评价子产授政、大叔用宽时强调为政应当宽猛相济:“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猛”自然包括严厉的惩罚和犯罪的预防。孔子的评价恰到好处,它表明,治国理政的重要任务就是制定合理的政策,而好的政策必须与民情相适应;政策过于宽厚就会使民众怠慢无礼,但过于刚猛也会使民众受到伤害,因而理应宽猛相济、有张有弛。由此可见,孔子把刑罚纳入为政治民的重要选项。4、君子怀刑。孔子说:“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78]在孔子那里,君子与小人的差别具有多重规定性,其中一个方面就是“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心中始终怀有敬畏刑法、规矩、法度而不去逾越,重视遵守社会的制度规范;而小人则成天挂念一些小恩小惠,贪图小便宜。众所周知,孔子一贯推崇君子人格,由此说明他充分肯定了刑的价值。孔子评价弟子南容说:“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国家有道时,南容可以做官;国家无道时,他也可以免去刑戮,据此孔子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南容。[79]这里,孔子尽管尊道,把有道无道视为行动出处的根本准则,可也将免去刑戮作为人品的重要参照,从而表现出对刑法的尊重。(二)孟子的“明其政刑”孟子治国思想中的道德主义色彩较为浓厚,而轻视刑罚的意义。他提倡的王道政治要求减少刑罚:“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80],反对“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81]的罔民政治。不过,孟子也没有因此走向完全否弃刑罚。一是在阐述贤能政治学说时,孟子提出了“明其政刑”的政治责任观:“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82]不难看出,他深切认识到了遵守刑法对于国家兴亡的重要性。二是他的仁政说之所以主张仁者宜在高位是因为“下无法守”,而假如“小人犯刑”就难以保障国家的生存。孟子指出:“上无道揆也,下无法守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之所存者幸也。”[83]如果在上的人没有道义遵守,在下的人没有法规遵循,朝廷不信道义,工匠不信尺度,居高位的君子触犯义理,居下位的百姓触犯刑律,如此这般,国家还能生存下去那真是太侥幸了。三是力主“善战者服上刑”。孟子痛切地指出,君主如果不行仁政,就会造成“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恶果,而这与“率土地而食人肉”没有区别,如此可谓罪不容死、罪不容诛,而“善战者服上刑”:善于打仗的人应该接受最重的刑罚,[84]由此反映出孟子即便推崇仁政却并不否定法制,也折射出他关爱民众生命的责任感。(三)荀子的明德慎罚通过以上梳理可知,孔孟治国更为重视德政和仁政,反对暴政、战争和霸道,但并不否定刑治。然而,同为先秦时期的儒家,荀子的治国理念在对待德刑关系问题上与孔孟既有同又有异。荀子治国理政思想的核心是隆礼尊贤和重法爱民,重德治同时也重法治,这是他区别于孔孟治道所在。他所说的“礼”既是一种道德规范又是一种社会制度,既具有道德意蕴又具有非道德意义,故而他常常礼法并提、礼刑并举,不但强调以礼治国也强调依罚治国,把刑罚视为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这主要表现为以下五点:1、明德慎罚。荀子明确指出:治之经,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明德慎罚,国家既治四海平。[85]荀子将礼与刑看成治国理政永恒不变的真理,认为在位的君子只要注重礼与刑的整治,就会使百姓安宁。所谓“明德”,即是尚德、敬德,使德性倡明;所谓“慎罚”,就是谨慎用罚,不乱罚无罪、乱杀无辜,做到刑法适中。作为西周治国施政的重要指导思想,“明德慎罚”源自于《尚书·康诰》

努力****元恺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
最新上传
浙江省宁波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汤成难《漂浮于万有引力中的房屋》阅读答案.docx
四川省达州市普通高中2025届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吕梁市2025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2025年届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冲刺卷)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
全国各地市语文中考真题名著阅读分类汇编.docx
七年级历史下册易混易错84条.docx
湖北省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黑龙江省大庆市2025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