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北师大版.docx 立即下载
2023-03-06
约3.6千字
约9页
0
16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北师大版.docx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北师大版.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北师大版夏商西周的更替一、我国历第一个国家“家天下”的夏朝1、建立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2、建立者:禹3、都城:阳城4、政权机构:城堡、宫殿、军队、刑法、监狱夏朝成为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原因:1、夏朝按地区划分国民(九州);部落按血缘划分人群;2、建立了压迫人民的国家机构:军队、刑法、监狱;3、“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开始“家天下”“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应该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其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私有制的出现和对立阶级的产生夏灭亡的原因:夏桀暴虐成性、荒x度、大兴土木、剥削百姓二、商朝的建立1、公元前1600年,商汤建立商朝,定都亳2、盘庚迁都:殷公元前1300年3、商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政治上:是当时世界上的国家之一。经济上: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广泛使用青铜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青铜文明。文化上:甲骨文已经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成熟的文字。三、西周的建立1、建立时间:公元前1046年2、建立者:周武王3、都城:镐京(今西安)4、西周的政治、经济政治:分封制农业:农作物品种增多,已有人工灌溉手工业:分工较细(百工);原始瓷器制作比较普遍建筑业:建筑物上开始使用“瓦”四、西周的灭亡及东周建立1、西周灭亡时间: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2、东周开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洛阳)五、夏、商、西周三代的灭亡有何相似之处?从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1)荒x度,暴虐成性的国君必将被人民所抛弃。(2)统治者要勤于政事,爱护百姓,政策应该符合人民心愿;用人做到唯才是举,广纳谏言。(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分封制的作用作用《春秋》《战国策》西汉刘向编写内容周王的分封:“授民授疆土”诸侯的义务:服从周王,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血缘关系的亲疏同姓、姻亲、功臣、前代贵族依据分封人员A、加强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B、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与文化发展。军队、刑法与礼仪教化夏商周国家统治人民的手段军队、刑法—暴力手段礼仪教化—怀柔政策军队刑法:对外征战,对内镇压反抗礼仪教化:配合暴力镇压,调节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春秋”、“战国”名字的由来1、春秋奴隶社会瓦解(前770--前476)由统一走向分裂2、战国封建社会形成(前475--前221)由分裂走向统一孔子编写,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时期(前770--前476)春秋诸侯争霸的原因和目的原因:周天子失去往日的权势。(表现在诸侯不听天子命令,不尽义务,政令征伐自诸侯出。)目的:为了拥有对其他诸侯的支配权。(获取周天子过去享有的政治和经济特权。)一、齐桓公称霸1、齐桓公首霸原因:政治经济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根本原因)策略手段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顺应当时的政治形势,顺应民心。自然条件优越的地理位置(东方大国,鱼盐之利,经济富庶)2、齐桓公完成霸业的标志葵丘会盟(公元前651年)二、问鼎中原(晋楚争霸)1、晋文公称霸:城濮之战前632年——以少胜多(退避三舍)2、楚庄王称霸:邲之战前597年(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3、宋襄公称霸:彻底失败4、秦穆公称霸西方;吴越争霸江南三、合纵连横1、战国七雄三家分晋:赵、魏、韩春秋原有的国家:齐(田氏代齐,续用齐国号)楚、秦、燕2、七雄(名称,位置)3、合纵连横秦孝公即位任用卫鞅为相,实行变法,即“商鞅变法”,大大加速了秦国废除奴隶制的过程,国力提高很快,秦国逐渐发展成为七国中大的国家。的合纵家:秦国的张仪的连横家:魏国的公孙衍、苏秦四、如何看待春秋战国的争霸斗争原因:①春秋战国时期,东周王室衰微。②生产力的发展,使社会经济发展。③诸侯国的实力增强。目的:争夺土地、人口和对其它诸侯国的支配权性质:“春秋无义战”,争霸战争实质上都是为了满足奴隶主扩张领土和掠夺财富的私欲。五、春秋争霸战阵的影响消极: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和痛苦。积极:1、加快了中国统一的步伐。2、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过程。3、促进了民族融合。4、推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从传统的铁器牛耕到制度变更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一、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铁制工具和牛耕牛耕:春秋出现,战国普及意义: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千耦其耘——公作则迟个体农耕——分地则速二、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魏国——李悝;楚国——吴起;韩国——申不害;齐国——邹忌;秦国——商鞅三、商鞅变法1、历史背景:(1)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战国时,铁器牛耕的推广提高了生产力,新的生产方式出现(“公作则迟,分田则速”(2)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相继变法2、商鞅变法的目的:引进人才、富国强兵、变法图强3、时间:公元前356年秦孝公4、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5、商鞅变法的作用(意义)政治上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北师大版

文档大小:16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