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文档列表 / 哲学 / 文档详情
主体间性哲学的自然主义取向.docx 立即下载
2024-04-11
约9.8千字
约25页
0
22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主体间性哲学的自然主义取向.docx

主体间性哲学的自然主义取向.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主体间性哲学的自然主义取向现代哲学远离了古代哲学的客体性阶段,也走出了近代哲学的主体性阶段,走向了主体间性阶段。主体间性理论又区分为认识论的主体间性、社会学的主体间性和本体论的主体间性。本体论的主体间性才是主体间性的基本形态。本体论的主体间性在其历史发生过程中,又有信仰主义、审美主义和自然主义三种取向。信仰主义的主体间性哲学认为,人与世界的真实关系本于对上帝的信仰,因此是主体间性的关系。这一理论的代表是马丁·布伯。审美主义的主体间性哲学认为,人与世界的主体间性关系只有在审美中才能真正实现,这一理论的代表有尼采、海德格尔等。而自然主义的主体间性哲学则认为,只有恢复人与世界的原初的、自然的关系,消除文明和理性带来的主体与客体的对立,才能真正实现主体间性。信仰主义主张以上帝提升人与万物以实现主体间性,审美主义主张以审美提升人与世界以实现主体间性,自然主义的主体间性哲学主张主体的退让,从理性主体退回到感性主体或自然主体,从而与世界同位,实现人与世界的平等交往、融合无间。到这一理论的代表有西方现代的梅洛-庞蒂等,还有中国古代的道家、禅宗。对自然主义的主体间性理哲学,学界还没有给以足够的重视,因此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一中国古代的自然主义主体间性哲学中国古代有两个最主要的哲学、文化思想体系,一是儒家,一是道家。儒家和道家都有主体间性的思想趋向,也就是天人合一世界观。但是,儒家主要是伦理学,讲的是人与人的和谐关系,因此是社会学的主体间性,而不是本体论的主体间性;道家则讲的是人与世界的和谐关系,包括人与人、也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因此是本体论的主体间性。道家讲的人与世界的关系具有自然主义的取向,它不同于儒家的伦理主义倾向。道家在人类社会早期,就认识到文明的弊害,主张反文明教化,以保持人和世界的自然天性。这种理论就寓含着一种自然主义的主体间性哲学思想。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老子和庄子。老子认为道是万物的本原,人与世界都依据道的规律——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就是非主体性、非人为的自生、自发的规律。因此,他反对人类中心主义,主张人与万物平等相处,“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他反对人与世界的对立、抗争,主张人在自然面前和社会之中要“少私寡欲”、“清净无为”,抱残守缺,以达到与社会、自然的和谐无争。同时,也通过“涤除玄览”的直觉来领悟世界。老子对主体间性思想的贡献在于,他认为人作为主体不能成为世界的对立面,因此要限制主体性,以柔性来软化、接近世界,从而消除人与世界的对立,成为自然的邻居和看护者,达到“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坐,吾以观复。”的境界。但是,老子不是出世的哲学,而是入世的哲学,最终要应用于社会政治领域,他的社会理想是“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因此,这种自然主义还是不彻底的,只是有限的自然主义。同样,他的主体间性思想也是不彻底的,是有限的主体间性思想。庄子是一个更彻底的自然主义主体间性哲学家。他不仅主张主体的退让,而且主张主体的消灭,完全退回到无知无欲的自然状态,人完全自然化,从而与自然化为一体,通过出世而达到自然主义的主体间性。庄子认为最高境界是“逍遥”,就是自由和人与世界的绝对同一。这是至人、神人、圣人的境界。要达到逍遥境界,就要消灭理性主体,首先要做到“忘己”:“忘乎物,忘乎天,其名为忘己。忘己之人,是之谓入于天。”其次就是“非我”、“无情”、“坐忘”:“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最后要做到“物化”,人变成自然物,同于鸟兽木石,从而“万物复情”、“与物为春”,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他反对主体性哲学,认为“天与人,不相胜也”;批判技术的应用,认为有机巧必有机心,从而违背了自然;他批判文明的异化:“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他主张“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夫至德之世,同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这样就达到了与天和,与人和的境界:“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庄子是出世的哲学,因此是更为彻底的主体间性,也是更为彻底的自然主义。中国古代自然主义的主体间性理论除了道家以外,还有禅宗。印度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逐渐本土化了,演变出禅宗一派。禅宗的哲学思想具有自然主义的倾向。它吸收道家“天人合一”、“物我两忘”思想,认为佛在天地万物,主张人与自然万物的情感交流中悟道成佛。禅宗认为一念修行,自身是佛;一念悟时,众生是佛,“大德与木石无别”,“一切众生,一切草木,有情无情,悉皆蒙润。”禅宗主张恢复人人皆有而被尘世污染了的佛性因此要明心见性,回到原初的、自然的自我。禅宗持一种自然、适意的人生态度,以非主体性的立场贴近世界,以非语言的“顿悟”把握世界。这样,通过修行,复原人的自然本性,也就与世界同一。禅宗虽然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主体间性哲学的自然主义取向

文档大小:22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

手机号注册 用户名注册
我已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我已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登录
手机号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扫一扫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

首次登录需关注“豆柴文库”公众号

新用户注册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