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年6月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un.,2002第25卷第3期JournalofShanxiUniversity(Philosophy&SocialScience)Vol.25No.3【法律史研究】传统法律文化与山西票号的兴衰3王继军1,赵晓耕2,刘涛2(1.山西大学法学院,山西太原030006;2.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北京100872)关键词:票号;存放款;汇兑;公司法;金融法;内部和外部管理制度摘要:票号是旧中国的一种信用机构,产生于清朝,是晋商经营存放款和汇兑业务的一种带有金融性质的机




《论衡·是应篇》:獬豸(xiezhi)者,一角之羊也,性知有罪。皋陶治狱,其罪疑者,令羊触之,有罪则触,无罪则不触。导论三、中国法制史的研究范围第一章夏、商的法律制度学习重点:第一节中国法的起源四、中国法律起源的特点第二节夏朝的法律制度三、司法制度第三节商朝的法律制度三、法律的主要内容四、司法制度第二章西周的法律制度学习重点:导言:西周的建立与发展第一节西周的法律思想第二节西周的宗法等级制度第三节西周的主要法律形式及礼与刑的关系第四节西周的刑事法律制度第四节西周的刑事法律制度第五节西周的民事法律制度第六节




中国法律史研究思路探析——评《中国法律史研究》中国法律史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古代历史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通过研究中国法律史,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迁,以及法律制度的演变和发展。本文将探讨中国法律史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并对《中国法律史研究》一书进行评析和讨论。首先,中国法律史研究的思路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宏观层面着重研究整个时期或某个朝代的法律制度、法律思想和法律实践。例如,可以研究宋代法律制度的特点及其对社会的影响,或者研究明清时期法律思想的演变和影响。微观层面则着眼




中国耕作制度的历史演变及当前轮作休耕制度的思考中国的耕作制度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演变,并且与土地的利用、农民的生计息息相关。其中,轮作休耕制度是中国古代农业中一种重要的制度安排。本文将探讨中国耕作制度的历史演变并思考当前轮作休耕制度的现状。中国的耕作制度在早期主要是以自耕制为主,农民们持有土地并负责耕种。然而,在长期的农耕经验中,人们逐渐发现连续种植同一庄稼会导致土壤中营养物质的流失,甚至导致产量的下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的农民们开始尝试实行轮作休耕制度。轮作休耕制度的核心思想是将土地分为几个区域,每年




“魏则西事件”法律问题全解析魏则西事件,是2016年中国医学界曾经发生的一次轰动事件。事件中,一名在海外受过医学教育的年轻人魏则西,在国内医院查出罕见的癌症,但由于医院和医生的各种问题,最终魏则西不幸去世。这起事件涉及了众多法律问题,深刻反映出我国医疗制度及法律法规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一、医师执业资格制度在魏则西事件中,很大程度上问题出在医师执业资格制度方面。医师执业证是国家规定的医师执业的有效证明,必须由医师取得方可合法执业。但是在魏则西事件中,医院并没有对医师的执业证进行核实,这使得不具备执业资格的医师




第七章清朝法律制度第一节立法概况一、法律形式〔一〕律例的制定大清律例:?大清律例?是经过近一百年的屡次修订而成的中国历史上最后一部封建法典。它在构造形式上与?大明律?一样,分名例律、吏律、户律、礼律、兵律、刑律、工律七篇,三十门,律文436条,律后分别附以奏准的“条例〞。例—指针对特别事件所发布的上谕、政府颁行的单行法令以及判案成例,经过皇帝的批准,成为具有普遍适用效力的法律标准〔二〕各部院那么例从康熙朝起,清朝统治者为加强对国家机关的管理,以充分发挥其职能,陆续制定了各部院那么例。〔三〕大清会典康熙时,




第一单元质量分析总分2356分数段90-10080—8979—7069—6060分以下平均分52.36354825情况分析好的方面有:(1)计算能力和计算正确率有所提高;(2)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3)个别学生有明显进步,其中胡玉梅表现尤为突出,在此提出表扬。不足方面:(1)很多学生没有仔细读题,特别是没有读清楚题中的条件就开始做题,以至于很多简单的题都做错;(2)部分学生最近上课明显很浮躁,几道前一天下午刚复习过的应用题,这些学生一知半解,甚至有的根本没掌握;(3)部分学生做题还是比较偷懒,做题不打








一、中国法的起源社会结构《汉书·刑法志》二、夏朝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奴隶制五刑三、商朝的法律制度神权法的构成形式夏商法律的基本内容夏商的司法制度西周法律制度“明德慎罚”的法制建设指导思想决定了西周如下刑事政策:二、西周的立法活动(一)周公制礼周礼的基本原则:亲亲尊尊(二)吕侯制刑(吕刑)奴隶制五刑定型为:墨、劓、剕、宫、大辟(三)礼与刑的关系1.地位上:礼主刑辅。2.适用对象上: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三、西周法制的主要内容(三)民事制度1、土地所有权制度:分封制2、契约制度(1)买卖契约:质、剂(2)借贷




2006年3月,第二卷,第3期(总第10期)中国律师和法学家JournalofChinaLawyerandJurist,ISSN1548-7695,USA社会变迁与中国近代律师制度的产生∗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李卫东∗∗摘要:律师作为一种社会职业和法律制度,其产生和发展受到特定历史时期和社会文化条件的影响与制约。中国近代律师制度的产生是近代社会变迁的结果:从政治层面看,它是被迫的;从文化层面看,它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从经济和社会层面看,它是近代社会商品经济与社会民主发展的必然结果。关键词:社会变迁近代




第三讲第一节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制度一、成文法的公布(一).春秋末期“铸刑鼎”事件1.郑国、晋国分别“铸刑书”、“铸刑鼎”公布法律2.“铸刑鼎”事件引起的论争(二).各诸侯国公布的成文法1.晋国的《被庐之法》、铸刑书2.楚国的《仆区之法》和《茆门之法》3.郑国子产铸刑鼎、邓析的竹刑(三).公布成文法的意义史料分析(1):史料分析(2):三.战国时期各国的法制变革(1).法律性质的转变①.维护封建财产所有权②.以封建等级制度取代奴隶制等级制度③.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2).法律内容的变化①.调整范围扩大,规定




第PAGE\*Arabic\*MERGEFORMAT11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11页司法局共青团工作会讲话局系统各级团组织在局党委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工作目标,按照市十三次团代会各项部署,以“思想凝聚、事业凝聚、服务凝聚、组织凝聚”为工作主题,不断增强司法行政共青团组织在青年中的号召力、在组织中的凝聚力、在工作中的战斗力,实现了司法行政共青团工作新的发展。在过去的一年中,司法行政系统团的工




www.koolearn.com新东方在线考研讲义主讲老师:陈璐琼新东方在线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研究中心编订新东方在线[www.koolearn.com]网络课堂电子教材系列考研法硕目录中国法制史-基础部分讲解…………………………………………………………………2第一章夏商西周春秋法律制度.....................................................................................2第二章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




国开(中央电大)本科《中国法制史》网上形考(任务1至12)试题及答案国开(中央电大)本科《中国法制史》网上形考(任务1至12)试题及答案说明:适用于国开中央电大法学和法学(行政执法方向)本科学员国开平台网上形考;同时资料也是期末纸质考试的重要资料。形考任务一试题及答案1.《诗.商颂.玄鸟》曰:天命玄鸟,降而生________。[答案]商2.商有乱政,而作________。[答案]汤刑3.商朝的刑事立法指导思想继承了原始社会的________。[答案]神权法4.荀子总结商朝的法律,总结出________。[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法制史思而学第一章禹行第一章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法律制度第一节夏商法律制度(1)简述中国法律起源的特点在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过程中,原有的血缘关系纽带并未因氏族制度的瓦解而削弱,而是以转化为家族与宗族制度的形式保留下来,并愈加牢固和强韧。第一,古代法的起源与宗法等级制度紧密结合,具有明显的宗法伦理性质。象征国家政权的王权与族权高度统一,呈现出家国一体的格局。因此,中国古代法在形成时兼有国法和宗法的双重性质,既适用于占统治地位的各支宗族内部,又适用于整个国家。第二,古代法的起源主要是以“刑始于兵”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法制史》形考任务四试题及答案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法制史》形考任务四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题目1礼制的原则是亲亲和尊尊。题目2春秋时期,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题目3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题目4春秋时期邓析作竹刑,是郑国第二次公布成文法。题目5春秋以前,奴隶主贵族不公布成文法的目的是“商有乱政,而作(竹刑)”,威不测,则民畏上也。一、单项选择题题目6晋国赵鞅公布成文法时遭到()的反对。选择一项:A.孔子B.叔同C.商鞅D.子产题目7子产




国开电大本科《中国法制史》历年期末考试名词解释题题库(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试题)说明:试卷号:1001课程代码:02025适用专业及学历层次:法学;本科考试:形考(纸考、比例30%);终考:(纸考、比例70%)2021年1月试题及答案四、名词解释26.商鞅:战同时期人,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在秦同时期丰持变法,改“法”为“律”。27.德主刑辅:这是汉武帝之后汉代市法指导思想的核心。以儒家的德为丰,并辅以法家的刑,采取刚柔并济的治国之道。28.三司推事:唐朝的刊法审判制度,时逢大案,常南大理寺卿会




题目1.《开皇律》确定了封建制五刑,即、、、、。【答案】:死×流×徒×扙×笞题目2.将北齐律的“重罪十条”发展为“十恶”大罪的法典是《》。【答案】:开皇律题目3.唐初立法指导思想,,。【答案】:礼刑并用×法令简约×宽仁慎罚题目4.《水徽律疏》云:“德礼为政教之,刑罚为政教之,犹昏晓秋相须而成也”。【答案】:本×用题目5.唐高祖武德四年,政局趋于稳定,根据唐初的社会情况,制定自己的法典,于武德七年完成,称为《》。【答案】:武德律题目6.最早规定封建制五刑的法典是()。A.《九章律》B.《开皇律》C.《大业律




法制史课堂教学导入方法浅谈法制史课堂教学导入方法浅谈引言法制史作为一门学科,旨在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法律制度和法律发展过程,以及背后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在法制史课堂中,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导入是十分关键的。本文将从教学目标、课堂氛围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就法制史课堂导入方法进行探讨。一、教学目标的明确在进行法制史课堂导入之前,教师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法制史作为一门历史学科,既有着丰富的历史知识,又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应该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既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制度的演进过程,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