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社会工作——关注流动儿童课件.ppt 立即下载
2024-05-28
约4.2千字
约24页
0
349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儿童社会工作——关注流动儿童课件.ppt

儿童社会工作——关注流动儿童课件.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7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02]梁鹏飞、刘上、廖江豪背景研究视角心理问题缺乏学习动机,科技创新意识落后流动儿童缺乏学习动机最主要原因来自家庭环境。其中家庭的流动对孩子的学习连续性造成很大影响。流动人口家庭生活极不稳定,经常变化居住地,孩子跟随父母行踪不定,而不断转学,面对不同的教学环境、教材、教学进度及教学方法,孩子在一个学校刚刚适应,又要随父母的流动到另外一处,短时间内往往无法适应,致使孩子的学习出现断层,学习跟不上,影响其学习兴趣,导致他们缺乏学习热情和动力,甚至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此外,父母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教养方式较为简单粗暴、教育态度不一致、对子女期望值不当等也会影响孩子学习动力和学习积极性。流动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学习动机并经历了种种失败和挫折,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伴随成长过程不断受到打击和伤害,与城市儿童相比较,表现为科技创新意识相对落后。内心充满一定程度的不平等感、对立感流动人口子女要进入公立学校就读除了交纳正常的书本费外,还要交纳一定数额的“借读费”或“赞助费”,这表明流入地区的公立学校以不同等的条件接收流动儿童,就义务教育而言显然是不公平的,很容易在这些孩子幼小的心灵上埋下“社会不公”、“农村的孩子比城里的孩子低人一等”的阴影,“借读生”、“黑市户口”的帽子也会影响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同时一些民办学校办学条件简陋、收费低廉等原因,难以集中资金用于改善办学条件,教学设施、设备简陋,基本上是三个“一”(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学校管理不善以及安全卫生问题隐患严重等问题,虽与城市的孩子同在一片蓝天下,却享受不到优质教育资源,也易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不平等感、对立感,不利于流动儿童的健康成长。感觉被歧视,没有归属感流动儿童没有归属感和感觉被歧视,除了来自自己家庭家长日常的教育以外,也有一部分来自同学、学校教师、社会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1、城市同学的排斥。很多流动儿童在公办学校学习期间,常遭到城市孩子的排斥。有的是明显有意地谩骂、羞辱、孤立,有的表现得较为含蓄或者无意的疏远、冷淡。2、教师不公正的态度。因为流动儿童在学习成绩一般处于中等位置,加之刚从内地或其他学校转学而来,很多的不适应,因此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加重了老师的工作量,导致一些教师对流动儿童存在偏见,在对待城乡学生的矛盾冲突中,偏袒城市孩子;在学习辅导上,对流动儿童缺乏耐心;对城市学生给予更多的关照。3、来自城市学生家长的偏见。有的学生家长对流动儿童存有偏见,认为流动儿童笨、懒、没有教养,有很多坏习惯,害怕自己孩子会受到不良影响,对自己孩子和流动儿童在一起共同学习表现出不满。多数流动儿童喜欢和城市儿童一起玩,但又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身份,由于他们的父母没有城市户籍,依然被城市居民看作是“外来人口”,视作“乡下人”,因此作为“乡下人”的后代难以融入城市社会,这种复杂的心态足可以说明“外来人口”的身份已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存在相对孤僻性,与人交往合作能力较差有调查显示,近30%的城市流动儿童感受压抑、被歧视,认为城里人看不起他们。因此,“被歧视、受压抑”是许多刚来城市生活的流动儿童共同的感受,在他们眼里虽然身处城市,却很难融入其中;这些孩子大多性格内向,行为拘谨,自卑心理较重,自我保护、封闭意识过强,存在相对孤僻性,以至于不敢与人交往,不愿与人交往。在调查中当我们问到“你通常和谁一起玩”时,有46%的儿童回答“和各地同学一起玩耍”,39%的儿童回答“和老乡”,仅有15%的儿童回答“和本地同学”。教育问题流动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二)现行法规制度的限制我国长期以来执行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下的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体制。义务教育经费主要依赖于地方财政收入,地方政府是实施义务教育的主体。城市普及义务教育的经费主要由市、区教育财政负担,教育经费按户籍学生数下拨。因此,农民工及子女流入地的一些公立学校和政府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将求学的流动儿童排斥在校门外,迫使流动儿童选择民办学校或者农民工子弟学校,接受不公平的教育。流动儿童教育现状大龄流动儿童接受教育的机会显著低于城市本地儿童。表6-3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加,城市流动儿童的在校率与城市本地儿童的差距不断扩大。在15~17周岁年龄段,城市流动儿童男孩的在校比例为4633%,女孩为36.62%;而城市本地儿童的这两个比例分别为82.26%和82.82%。很明显,大龄流动儿童的在校比例远远低于城市本地儿童。造成这一状况的直接原因,是大量大龄流动儿童中学毕业后便停止升学,而绝大部分城市本地大龄儿童仍继续接受教育。数据显示,一半左右的15~17周岁城市流动儿童学业状态为毕业,而同龄城市本地儿童的这一比例却只有约15%。这表明,在义务教育阶段之后,流动儿童的受教育机会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儿童社会工作——关注流动儿童课件

文档大小:349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