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规则进行时……姜美蓉游戏活动时间,孩子们各自忙开了:有的拿书看、有的写字、有的画画。在安静的图书角里举举看中了叶叶的青蛙费洛格成长书,开口向他借:“叶叶,你的书借给我看看吧?”叶叶看了看他一口回绝:“不借。”举举不肯放手,举举提出和她交换图书,使出各种方法拼命地讨好她,可叶叶还是很坚定地不同意,举举开始生气起来,瞪大了眼睛大声说:“你给不给?!”两个小伙伴吵了起来,声音越来越响……孩子们听到了争吵声,都跑来加入了其中,不过他们都是来帮叶叶的:“举举,你上次把文文的尺子偷回去。”“你还把我的恐龙蛋偷回去。”大家你一句我一句把举举以往的行为都说了出来。“我不是偷,是借。”举举争辩着。“是偷,你拿东西我不知道,就是偷。”“不是!”举举的脸涨得通红,“是,就是,我们不理你了!我们走吧。”说完,孩子们都走了,只留下举举一人委屈地哭起来。这时的孩子们有了矛盾,开展争辩,但他们是一次明辨是非的“必要”的争吵,没有攻击性的行为,对孩子们的人身安全没有危险,因此作为教师的我没有马上介入其中,只是充当了一次观察者的角色,观察孩子们的行为,仔细聆听他们的谈话,从而获取相关有利的信息,为接下来的指导工作奠定基础。同时,这项“借和还”的规则是孩子们在共同的生活中形成的,他们达成一致形成班级公约:使用别人的东西必须经过人家同意、没得到伙伴同意不能随意打开伙伴的柜子,大家都在努力地按照班级公约做事。而举举以往违反规则的行为给孩子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因此在这件事中,孩子们纷纷数落举举的行为,这是一次集体对规则的维护行动,也是给举举一次最严厉的惩罚。孩子们走了,图书角一下子安静下来,只留下举举一个人蹲在图书角默默地流泪。于是,我轻轻走过去蹲下来摸摸举举的头,安慰地问:“举举怎么了?“老师,我不是小偷,我只是把东西借回家了。”说完举举的眼泪又一次止不住地流下来。“举举,老师相信你不是小偷。”听到我的话,他用疑惑的眼神看着我,“告诉老师,小朋友为什么说你是小偷呢?”我慢慢地引导举举回忆自己以前的行为。从积极心理学视角看,调皮是幼儿的天性,教师在评价幼儿时要有积极的心态,用积极期望取代消极否定,改贬损为疏导,这样能更加切实促进幼儿下阶段的发展。“哦,我知道了,明天我把东西拿来还给他们,他们就不会说我是小偷了,对吗?”举举忽闪着大眼睛期待地望向我。“好吧!不过你借了那么多天,还的时候别忘了谢谢人家。”举举用力地点头。第二天,举举果然把小朋友的东西都拿来了,一到教室就开始还东西,一边不忘对小朋友说:“文文,谢谢你的尺。”“菲菲谢谢你,恐龙蛋好玩极了!今天我把我的恐龙蛋也带来了,我们可以一起玩。”小伙伴都好像忘记了昨天的不愉快,欣然答应着。一旁的我用赞许的眼光看着忙碌的举举,他终究是个勇敢的小男孩,在受到同伴冷落后,意识到违反规则行事的严重性,这促使他不断思考,认识自己行为的错误,以及与别人关系的变化,最终促进他“不良行为”的改变。过了一会儿,他走过来怯怯地问:“老师,小朋友还会和我玩吗?”“会!你把东西都还给大家,知错能改,小朋友还是喜欢你的,相信老师。”“但是,以后没得到小伙伴的同意还会拿别人的东西吗?”“不会!”我对他举起了大大的拇指,他的眼睛笑得更弯了。为了让孩子们看到举举的改变并接纳他,我及时组织了一次表扬会,活动一结束,举举就和同伴玩起来。在整个事例中举举因为犯错而被孤立,我适当地介入其中,给予他心理上的安慰,让孩子小小的心得到温暖,然后转换为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孩子思考:为什么同伴说他是小偷?通过语言的引导让孩子回忆以往,反思自己行为的错误之处,同时“旁敲侧击”让孩子明确改变行为的方法;其次通过榜样作用(知错能改)在集体表扬举举,在帮助孩子们了解、接纳举举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了正确的行为。可见,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交往规则完全可以在幼儿相互妥协的过程中逐步建立,举举从违反规则→遵守规则,他体验到了前后行为获得的不同待遇,规则教育是幼儿文明养成教育的内容之一,是幼儿社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但由于平时对规则的认识还很笼统,不分化,因此日常生活的规则教育往往流于说教,脱离幼儿的生活。举举的事件可以说明,在共同生活中教师可以采用积极放手的教育方式让孩子的“不良行为”在与同伴交往中遭遇挑战,通过与同伴的矛盾、争辩,逐步促使孩子改变自我行为,学会遵守集体规则,并在深刻的“相互性”中促进孩子控制、反思、改正自己的行为,这比说教的效果更深刻、更具说服力。

wt****58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