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全国-2017_(怀化专版)2017中考化学命题研究 第二编 重点题型突破篇 专题四 坐标曲线、图表题(精练)试题.doc
立即下载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3专题四坐标曲线、图表题一、我能选择1.(2016宜昌中考)下列实验能用如图表示的是(D)A.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B.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C.向一杯接近饱和的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D.向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2.下列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B),A),B),C),D)A.向盐酸中不断加水B.一定质量的镁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C.等质量的铁和镁分别放入两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中D.某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3.(2016北京中考)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应变化关系的是(A)4.(2015岳阳中考)下列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正确的是(C)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B.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逐滴滴加水C.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盐酸D.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5.(2016杭州中考)向一定质量的甲中连续加入乙至过量,此过程中溶液中的溶质的总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之间的关系,符合如图曲线表示的是(D)甲乙A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B稀盐酸碳酸钙粉末C稀盐酸锌粒D硝酸银溶液铜粉6.(2016陕西中考)室温时,随着向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变化如图所示(忽略溶液温度的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C)A.a点溶液中有两种溶质B.b点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C.c点烧杯内液体的pH=7D.d点溶液中较多的是Ba2+、OH-、SOeq\o\al(2-,4)、H+7.(2016河北中考)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种过程,其中不正确的是(A)A.①浓硫酸长久露置在空气中B.②一氧化碳还原一定质量的氧化铁C.③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分解D.④等质量碳酸钙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足量)反应8.(2016江西中考)(多选)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CD)A.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钾溶液B.实验室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C.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D.往氢氧化钙溶液中逐滴加入物质X的溶液,则物质X可能是稀盐酸或者稀硫酸9.(2015益阳中考)下列图像与对应叙述正确的是(D)A.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粒B.向pH=1的溶液中加水C.加热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制O2D.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加NaOH溶液二、我会填空10.(2015郴州中考)等质量的A、B两种物质分别与等质量的同浓度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A、B为Mg、Zn中的一种,则A是__Mg__,反应结束后只有一种金属剩余,则剩余金属为__Mg__。(2)若A、B为碳酸钠粉末和碳酸钙块状固体的一种,反应结束后,则它们消耗的酸__相等__(选填“A多”“B多”或“相等”)。B反应至a点时,所得溶液的溶质为__CaCl2、HCl__(写化学式)。11.(2016黔南中考)在密闭容器中,某反应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涉及甲、乙、丙和丁四种物质,它们的微观示意图和反应前后的质量如表所示。物质序号甲乙丙丁微观示意图反应前质量/g345010反应后质量/g0xyz,(1)甲的化学式为__H2S__。(2)表中的四种物质中,含氧元素的化合物是__丙丁__(填物质序号)。(3)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2H2S+3O2eq\o(=====,\s\up7(点燃))2SO2+2H2O__。(4)一位同学在计算x、y和z数值的过程中,列出了以下等式,其中正确的是__D__(填字母序号)。A.x+y+z=86B.y+z=85C.(50-x)∶z=32∶64D.(50-x)∶(y-1)=8∶3

Ro****44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
一种胃肠道超声检查助显剂及其制备方法.pdf
201651206021+莫武林+浅析在互联网时代下酒店的营销策略——以湛江民大喜来登酒店为例.doc
201651206021+莫武林+浅析在互联网时代下酒店的营销策略——以湛江民大喜来登酒店为例.doc
用于空间热电转换的耐高温涡轮发电机转子及其装配方法.pdf
用于空间热电转换的耐高温涡轮发电机转子及其装配方法.pdf
用于空间热电转换的耐高温涡轮发电机转子及其装配方法.pdf
用于空间热电转换的耐高温涡轮发电机转子及其装配方法.pdf
用于空间热电转换的耐高温涡轮发电机转子及其装配方法.pdf
用于空间热电转换的耐高温涡轮发电机转子及其装配方法.pdf
论《离骚》诠释史中的“香草”意蕴.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