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数学百花园—重叠问题》教学案例高安市黄沙中心小学艾丽琴教学内容北京2011课标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十单元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亲身经历集合思想的形成过程,初步理解集合图中各部分的含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丰富学生对直观图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评价说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过程中体验身边数学的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让学生感知集合的形成,并能初步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对重复部分的理解。教具、学具HYPERLINK"http://www.edu888.net/kj/"\t"_blank"课件、两个不同颜色的呼啦圈、写姓名的小卡片、小鼓。教学过程:课前交流1、播放视频,介绍老师。2、要求学生把名字写在两张纸片上,并叠在一起放好。3、送学习法宝。一、情境创设,导入新课俗话说:脑子越动越灵活,越用就越聪明。小朋友想不想变得更聪明啊?下面就请同学们一起来解决一道脑筋急转弯。(出示课件)1、学生大胆猜想2、提出问题:为什么是三个人?3、师生互动:教师挑战师追问:这里没有爷爷呀?【设计意图:蕴含重复的缄默】4、共同揭示:手指演示师:问题出在谁身上?【设计意图:“既…又…”实现学科间整合】师:爸爸呢,在这里是双重身份,既是爸爸又是儿子。所以重叠了一次,小明也就重复算了一次。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讨关于重叠的问题。板书:数学广角——重叠问题。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活动一:抢椅子游戏找两个同学,两把椅子进行游戏。提出应该如何安排人数与椅子数?【设计意图:制造冲突,再次体验新知,同时让所有学生真正参与】活动二:猜拳游戏闯关晋级,学生们用猜拳的方法决定游戏选手。【设计意图: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体现游戏公平】师生对抗:3+4到底是7人还是6人?活动三:呼啦圈的解释学生活动,体会集合圈1、参加猜的游戏的同学把名字贴到黑板上,并站到呼拉圈里。参加抢的游戏的同学把名字贴到黑板上,并站到呼拉圈里。出现冲突,有的同学从第一个圈里又跑到第二个圈里,但第一个圈又把她套进来。2、提问: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3、总结:他既参加了“猜”的游戏,又参加了“抢”的游戏。4、感悟集合,师生共同将呼拉圈固定在黑板上。5、向学生介绍韦恩图:像这样的图早在很多年前就有人发明了,他就是英国的数学家韦恩,所以就以“韦恩”来命名,叫韦恩图。也可以叫集合图。6、“同学们,想想如果我们比韦恩更早出生的话,我们也能发明这样的图,那这图就该怎么命名了呀?”【设计意图:利用生活中熟悉的物品,引导学生创造性思考纠正经验偏差。感受集合思想,在形象与现实中完成数学化的过程,形成抽象的数学认识】活动四:贴名字的技巧1、把名字放在正确的位置。拿着两个名字怎么办?真正理解3+4-1=6中减1的意思。2、看图,明确“韦恩图”各部分表示的意思。注意语言的表述:左边:只玩抢椅子的右边:只玩猜拳的中间:既玩抢椅子的,又玩猜拳的仔细观察我们的韦恩图有什么优点:(很容易看出是谁重复了。)【设计意图:理解重复的本质意义】三、巩固练习,内化新知1、基本练习:花名册里的故事:三(1)班有女生20人,男生26人,全班有多少人?师:他们之间有重复吗?怎样求总人数?师:你们为什么不减1?生:男生中不可能有女生,女生中不可能有男生。师:“重复”是数学海洋中的沧海一粟,只有细心观察条件,才能正确解决问题。【设计意图:在没有重复的反向思维中加深对重复的理解,防止学生出现思维固化,巩固理解,合理运用】2、拓展练习灿灿过生日,小明送了五种文具,小刚送了四种文具,灿灿有可能收到几种文具?有没有发现,什么情况下总人数最多?随着重复的人数越多,总人数就越少。使学生直接想到了关键看重叠的数量,也明白了“文具最多,就是重叠最少的时候,既不重叠时;文具最少,就是重叠要最多,既全部重叠时,但重叠数最多只能是其中一部分数。”3、做手势朗读儿歌。【设计意图:是渗透集合的三种情况:无交集,有交集,并集。】四、回顾课堂,总结延伸1、问:生活中哪些地方有重叠的现象呢?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有什么疑问呢?总结:今天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发现了数学中的一个重叠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了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其实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天天都能遇到它,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动脑,我相信我们的同学一定能在数学这块广阔的天地中展翅飞翔。五、抓住重点,板书设计

wt****58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