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短文两篇》开卷有益——【宋】赵光义谈读书(英)培根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身官僚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实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培根的主要建树在哲学方面。认为“知识就是力量”。因此马克思称他为“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随笔》是培根在文学方面的主要著作。此外,培根还写了法律著作、历史著作《亨利第七王朝史》、幻想游记《新大西岛》等。培根随笔《论求知》《论美》《论善》《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从“论作伪与掩饰”、“论言谈”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工于心计、老于世故的培根。给下列生字注音:怡()情统筹()藻()饰狡黠()诘()难要诀()蒸馏()劝诫()滞()碍吹毛求疵()豁()然贯通掌握下列四字短语高谈阔论练达之士大而无当全神贯注孜孜不倦天资聪颖欺世有术诸如此类不求甚解狂妄自大咬文嚼字观其大略因小失大豁然贯通开卷有益名人论读书名人论读书请按:1、读书的正确目的2、读书的方法3、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缺陷这三个层意给文章划分层次本文的中心话题“读书”,围绕这一话题,谈了些什么内容?句段品味句段品味句段品味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读书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3、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取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4、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揣摩文中的这两段文字,说说它们的观点是什么,又是怎样阐述这些观点的。2、从“人之才智但有滞碍”到“皆有特药可医”。主旨归纳写作手法1)你最喜欢文中哪一句读书名言?请以它作论点,说一段话。2)“读书足以怡情”,你有过因读书而心情愉快的感受吗,请你谈谈。3)文中有没有你不同意的观点?勇敢地站出来,与培根“对话”。拓展迁移:搜集课外读书名言不求甚解马南邨马南邨(1912-1966)原名邓拓、邓子建、邓云特。笔名马南邨、于遂安、卜无忌等。福建福州人。1929年考入上海光华大学政法系。1931年转入上海法政学院经济系,从事中共地下活动。1934年插班到河南大学历史系,开始研究中国经济史。1937年出版《中国救荒史》,引起史学界注意。1961年在《北京晚报》副刊上以马南邨笔名开辟“燕山夜话”杂文专栏。又与吴晗、廖沫沙以“吴南星”笔名在《前线》杂志上开设《三家村札记》杂文专栏,因面对现实而产生很大影响。他的作品涉猎很广,杂文独树一帜,有针砭时弊的批判性,并且把知识、趣味融于一炉,具有学者杂文的独特魅力。整体感知,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找出“不求甚解”在本文中的含义①“好读书”和“不求甚解”有什么关系?首先,要养成“好读书”这个习惯。只有“好读书”,才能谈到“求甚解”这个问题。其次,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而“会意”十分不易。所以陶渊明每有“会意”,就十分高兴。因为“会意”不易,所以陶渊明只好说“不求甚解”。“不求甚解”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所以“不求甚解”不是马马虎虎,很不认真。因此,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拓展迁移:1、你爱读书吗?能谈谈你读书的方法吗?2、自拟读书格言。

wt****58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