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在百分数的意义教学中培养数感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教学案例 李旺良 教学背景 教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学情:1)学生在前面已掌握分数的意义 2)大多数学生对身边的百分数并不陌生 编写意图:传统的意义教学着重结果,忽略意义的形成过程,而是将一个完整的概念呈现给学生,这样,无益于学生数感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形成,那么,在意义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下面举一个我在<<百分数的意义>>教学中的案例。 课堂写真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教学目标: 在现实情境中,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学生经历百分数的意义和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数感。 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明确内容。 1、出示含有百分数的一句话:2008年,我国残疾人有6千万,占全国总人中的6.4%。 (评析:把百分数置于具体的生活中,让学生感受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了学好百分数的信心,在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百分数后,老师出示一条含有百分数的信息,一方面渗透助残思想教育,另一方面点题。) 揭示课题:认识百分数。 组织交流,帮助学生梳理学习目标。 (1)、百分数的意义 (2)、百分数的作用 (3)、会读写百分数 (4)、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和联系 <二>自主学习,建构概念 在现实情境中初步体会百分数的意义 1)、问题情境:比一比谁投中的比率高? 学校篮球队组织投篮练习,王老师对其中三名队员的投篮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 李明:投篮25次,投中16次,投中比率: 张华:投篮20次,投中13次,投中比率: 吴方:投篮30次,投中18次,投中比率: 王老师对3名队员的投篮情况作了哪些方面的统计分析?,,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评析:在理解百分数意义之前,充分激发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中分数的意义,为学生构建百分数的意义打下基础。) 如果要比较谁的投篮成绩好一点,需要比较哪些数据的大小? 怎样比较 小结:为了便于比较,可把上述三个分数化为分母是100的分数来表示。 (评析:把百分数的产生置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从而让学生领会百分数产生的必要,同时渗透了百分数意义的初步理解) 、下面这一组信息,你也能这样比较吗? 毒奶粉事件发生后,国家对奶的质量进行了检测,某地A种奶粉合格娄占调查总数的,B种奶粉的合格数占调查总数的,哪种奶品更好? 3)、明确百分数的意义 黑板上的这些分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它们都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像这样的数叫百分数。 百分数的写法和读法 1)、百分数怎样写? 2)、写读百分数时应注意什么? 3、在生活情境下深化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 1)、观察图片,写写、读读、说说 2)、完成练习十八第2题 3)、在交流中完善百分数的意义 (评析:在生活情境下深化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容易唤取学生相关的知识经验,实现抽象意义与生活经验的无缝对接)。 <三>多层次练习,完善认知 1、说一说(练习十八第1题) 2、猜一猜,根据给出的图形猜百分数 (评析:把意义的理解与发展数感有机结合,实现意义的理解和数感的发展的质的飞跃,数的概念的教学必须考虑数感的培养,这样学生的发展才是立体发展。) 比一比 1)、根据信息说一说百分数、分数的意义: 一根长米的绳子,第一次用去全长的40%,第二次用去全长的,第三次用去全长的米。 、比较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一根绳子长()米(,97%) 一堆煤运走了()(,85%) 选一选(120%,80%,0.5%,100%) 1)、由于全班同学自觉学习,这样考试优秀率达到。 2)、通常小汽车速度是摩托车速度的。 3)、脱脂牛奶中脂肪含量大约为。 4)、我国神舟火箭发射成功率是。 5、成语妙解 十拿九稳,斗信半疑,百发百中,大海捞针,九死一生,半途而废 (评析:进一步在生活情境中理解,猜想运用百分数,促使学生对百分数理解逐步深化) <四>总结提升,激励共勉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能用一个百分数总结一下你本节课的表现吗? 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都能获得100%的成功,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成功=99%的汗水+1%的灵感,让我们一起把这句话作为今后大家的共勉。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教学,我始终认为:学生理解百分数,并不需要一个个冰冷的百分数意义的简单机械的文字表述,而需要对生活中一个个熟悉的百分数充分感受,因此,我在案例中始终贯穿着这种思路,只有感受生活,才能深刻感受生活中的百分数,只有感知百分数的大小,才能更深刻地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的意义的理解离不开数感的支撑,而数感的培养必须依托学生的现实生活。 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和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是一种数学素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在

ys****39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