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2).doc / 文档详情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2).doc 立即下载
2024-08-13
约2.4千字
约3页
0
29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2).doc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2).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同步训练
1.给下列词中加粗的字注音。
慨叹()省悟()家谱()搽脂抹粉()()
2.根据下列词中的注音写汉字。
miǎo茫()jī梁()kuāng骗()wū蔑()
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1)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
玄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们在前仆后继地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
前仆后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不足为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内给下列语段加上标点符号。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5.简答。
在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这些“民族的脊梁”又具有什么样的时代特征?请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也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6.作者所要批驳的观点是什么?所要证明的观点又是什么?

7.文中画线句子提到的是几类怎样的人?试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这两句话中加粗词语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9.为什么对方的论据都是事实,可结论却是错误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作者通过分析批驳,得出了怎样的结论?应如何理解这一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2)

文档大小:29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