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八章社会影响第八章社会影响第一节社会促进与社会惰化1、结伴效应 如一起干活;晨跑;骑自行车;做作业等。 研究I(特里普利特,1898):单独骑车24英里/时;结伴 但不竞赛骑车31英里/时;结伴比赛骑车32.6英里/时。 研究II(特里普利特):40个儿童绕鱼线,单独或结伴绕。 结果:结伴绕快得多。 2、观众效应 有他人在场观看,会对活动者产生刺激作业。如观众之于演员,啦啦队之于运动员。早在1898年,特里普利特就开始对社会促进现象进行研究。他发现自行车运动员在和他人比赛时获得的成绩要比自己一个人的情况下更好。如果有一个人骑自行车在场作标,则另一人骑车速度可提高30%,每英里的骑车时间可缩短20-30秒,而如果是处于竞赛的情境中,车速还可提高一些。为了验证这一观察到的结果,他设计了一个实验,看儿童在群体情境下拉钓鱼线是否比独自一人的情境下更用力。正如所预测的那样,在有他人在场的情况下,儿童会更卖力。社会促进不仅限于人,研究者在老鼠、蜜蜂、鹦鹉、蚂蚁等动物身上也发现了这种效应。例如,一个蚂蚁在群体中挖沙的数量比独自情境下多出近3倍。见表 对个体活动起促进作用的因素对个体活动起促进作用的因素一、社会促进与社会干扰二、社会促进与社会干扰的理论解释(一)优势反应强化理论(二)评价理论第一节社会促进与社会惰化社会惰化的实验研究:林格曼社会惰化实验拉塔内社会惰化实验:个体制造的噪音与群体大小的关系(二)社会惰化的理论解释对社会促进与社会惰化产生情境的区分(三)社会惰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四)社会惰化的预防第二节模仿、暗示和流言2025/7/10(四)模仿的种类(五)塔尔德的《模仿律》1、好奇:如儿童模仿成人的口吃、跛行、口头禅、怪异举止、不良嗜好等。 2、适应环境,消除焦虑 实验:先让被试吃咸饼干,然后在大厅里“等侯实验”。大厅一角有一饮水处,挂着“请勿饮用”的牌子。有一名被试(假被试)喝了水,其他被试也跟着喝了。 3、获得进步,取得成就二、暗示(二)暗示的分类2025/7/102025/7/101、暗示者本人条件 年龄、性别、知识、权威、地位等 2、受暗示者的特征 年龄、性别、性格等; 批判性强的人不易受暗示,依赖性强的人较易受暗示,儿童、女性常更易受暗示。 3、被暗示者所处的情境 困窘,缺乏支持者易受暗示。三、流言(三)流言传播的基本规律(四)流言的发生和传播的条件第三节从众与服从第三节从众与服从38实验结论: 人们在不知情况不能确信自己的情境中,出现了一种从众行为。而这种从众行为是由于缺乏必要的信息所引起的。40阿希的从众经典研究第六个被试,在听到了他前面的5个被试给出的错误答案后,内心经历着不安与冲突。33%的被试至少有一次屈从了群体压力,作了从众的判断。(三)从众的原因(四)影响从众的因素第三节从众与服从服从与从众既相似又有区别:(二)米尔格拉姆的服从权威实验米尔格拉姆的服从权威实验第三节从众与服从思考与练习6、1897年,社会心理学家特里普利特做了一个实验:他让被试在三种情况下骑自行车完成25英里路程。第一种是单独骑行计时,结果表明,单独计时情境下平均时速为24英里;第二种是有人跑步陪同,平均时速为31英里;第三种是与其他骑车人同时骑行,平均时速为32.5英里。 试问:这是一种什么现象?并说明这种现象发生受哪些因素影响,如何影响? 7、法国人瑞琼曼1913年做了一个拔河比赛的实验,他要求被试分别在单独的与群体的情境下拔河,同时用仪器来测量他们的拉力。结果发现一个人拉时平均出力63公斤;三个人的群体拉时,平均出力是53.5公斤;八个人时是31公斤。 试用社会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对该现象予以解释说明。

ys****39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